首页 > 历史 > 一个被废了两次的皇后,却两度垂帘听政,挽救了风雨飘摇的大宋

一个被废了两次的皇后,却两度垂帘听政,挽救了风雨飘摇的大宋

孟皇后出身于中级官员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也就没有了强大的家族背景作为支撑。在16岁那年参加了由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主持的世家女采选,并因受到两位太后的青睐而一举成为宋哲宗的皇后。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两个主持选女的太后。高太皇太后本是宋英宗的皇后。也是后来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的母亲,更是宋哲宗的祖母;向太后是宋神宗的皇后,但不是宋哲宗的母亲,宋哲宗的母亲当时地位相对较低。当年,宋神宗在选立太子时,因向皇后无子,且其鼎力支持赵煦。赵煦因此成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哲宗。可以这样说,没有向皇后的支持,就不会有哲宗。因此,哲宗继位后,向皇后就成了皇太后,哲宗的亲生母亲仅仅被封了皇太妃。

提到高太皇太后,还不得不提一下在北宋发生的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运动。王安石变动对北宋朝廷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朝廷分裂为保守派和革新派两大派别。王安石自然是革新派的旗帜,而保守派的代表则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光。在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时,无疑是革新派占据了上风,但宋神宗一死,高太后支持的司马光执政,几乎将新法尽数废除。此后,在北宋朝廷上,多次上演了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而孟皇后前半生的命运则与其紧密相连。

在宋哲宗登基初期,别说是选皇后,就是整个朝政都控制在高太皇太后的手中,由此可以想象得到,宋哲宗面对孟皇后时的感觉。

不过,好在孟皇后这个人出身并不高贵,也就没有了那么多“怨气”。在宫中多年,也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所以与宋哲宗也算是相敬如宾了。

“符水”风波,一度被废

有一次,孟皇后的独女生病且不见好,吃了药也没有效果。于是,她病急乱投医,她姐姐用道家的符水来给公主治病。孟皇后深知皇家对“符”“咒”的忌讳,(大家想想汉武帝时代的“巫蛊之祸”就清楚了!)于是,便对宋哲宗说了实话。宋哲宗倒是很通情达理,表示这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的。

本来事情到此也就该结束了,偏偏横生枝节。后来,孟皇后的独女去世了,她姐姐家的人为孟皇后祝祷。很快有别有用心的人报告给哲宗,说这是皇后家的人在诅咒哲宗。其实,只要稍稍动一下脑子也能够想明白,孟皇后能够成为皇后,皇后姐姐家能够富贵,靠的是什么。要是没有了哲宗,这一切还能存在吗?他们盼着哲宗长寿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诅咒他。

不过,这个时候,高太皇太后已经去世,孟皇后最大的靠山没有了。与高太皇太后一起消失的,还有一大批保守派重臣。是的,朝廷之上的风向变了。宋哲宗亲政后,又开始重用了原来的革新派大臣,于是,与高太皇太后持相同政见的保守派大臣很多都遭到了贬谪。孟皇后,作为高太皇太后指定的人选,不可避免地也会成为革新派攻击的对象,加之后宫争风吃醋的大有人在,比如一直惦记着皇后宝座的刘捷妤。

于是,刘婕妤连同内侍郝随与外朝宰相章淳合谋,罗织了一起宫禁之案。孟皇后身边的多名侍从被调查。不过,由于孟皇后平时与人为善,这些宫人、侍从尽管被用刑也没有一人冤枉孟皇后。最后,郝随等人干脆伪造证据,诬陷孟皇后。

最后,宋哲宗还是凭着这些伪造的证据废了孟皇后,让其出居瑶华宫。瑶华宫就是大宋后宫用来收容谪居女子的处所。美其名曰带发修行。孟皇后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按照常规的后宫剧本,孟皇后的剧本到此政治生命就该结束了。千百年来,能够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屈指可数,当然,除了另外一个女人也有类似的经历,就是武则天。孟皇后当然不是武则天,她也不想成为武则天。反正,她唯一的女儿已经没了,此生也没有了太多的牵挂,出家就出家吧,也没有什么不好。

可是,奇葩的事情就是这么多,而且还让她赶上了。

坐坐过山车,二度被废

孟皇后被贬不久,刘婕妤就被晋升为贤妃,似乎离她梦想中的皇后更近了一步。可是,事与愿违,正当壮年的宋哲宗挂了。

此时,后宫中,拥有最高话语权的当然是向太后了。按说,宋哲宗没有儿子,宋哲宗的亲弟弟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是向太后不想再从这一家选立太子了。因而,这时候宋哲宗的母亲还没死呢。于是,她选择了生母已经去世了的端王赵佶,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徽宗。

如果不是向太后有那么一点儿私心,大宗的国运也许还不至于走到后来的那一步。但历史是没有如果。从短期来看,向太后选立赵佶后,国政暂时就回到了向太后手中。向太后与高太皇太后一样,也是支持保守派的。于是,保守派大臣重新回朝,革新派又被请了出去。孟皇后也是向太后选中的儿媳妇,于是,也一并被请回了后宫,恢复了皇后位置,成为元祐皇后,先前的刘氏则被称为元符皇后。由于孟皇后是宋哲宗的元妻,所以,地位仍在刘氏之上。这就相当于转了一圈,孟皇后毫发无损地又回来了,刘氏这个气啊!

天公不作美,向太后很快去世了。宋徽宗为了拿到执政权,重新开始用革新派打压保守派。刘氏趁机再次攻击孟皇后。可怜的孟皇后复位没有几天,就再次被废了,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瑶华宫。

这一次,真的有点儿像之前后宫嫔妃打入冷宫的剧本一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关心过、或者了解过这个女人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反正,基本的生活保障应该还是不缺的,毕竟大宋的经济水平还是可以的。反正她自己又在瑶华宫里熬了25年了,如果没有意外,她将一直在这里熬到死了。

可是,事情总有那么多的意外,而且还让她赶上了。对于她来说,这次意外简直就是一大惊喜,但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三度上位,垂帘听政

宋徽宗25年,金国发动了针对北宋的大规模入侵,并且兵锋一度逼近大宋都城开封。过惯了太平日子的宋徽宗面对突然而来的敌情,不是想如何御敌,而是先想甩锅。无论如何大宋的江山不能丢在自己的手中,干脆退位吧!让自己的儿子来背锅。尽管当时宋徽宗才47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面对来犯的外敌还是毅然决然地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

宋钦宗上位后,改元靖康(这个年号,熟不熟悉?),其通过一连串的操作,先是逼退了金国的军队。可是,面对难得的喘息机会,北宋君臣并没有抓紧巩固开封的防御系统,而是先将抵抗金国最得力的大臣李刚外放出去了,又把其他的几个主战派大臣撤职了。宋徽宗发现金国退了,自己退位可能有些草率了,又想从宋钦宗手里拿回一些权力。于是,这父子俩又爆发了一波权力争夺战。

时间就这样白白过去了半年。金国攻击大宋的军队还没有撤多远呢!发现大宋君臣的操作简直就是在送人头啊,于是,重新整理了一下队形,又来了一波攻击,直接攻破了大宋首都开封。

直到城破之时,宋徽宗和宋钦宗还在梦想着金国能够保留大宋的社稷。可是,金国的想法正相反,只要把赵氏灭掉,就可以扶植起来一个完全听命于金国的傀儡政权了。于是,金军要求大宋朝廷提供所有的皇室人员名单。然后,按照这个名单将所有的皇室人员北迁。最后,再将张邦昌推上了大楚的皇位。

金军带着大量的皇室人员和大批的金银财宝被撤了。张邦昌也不敢称帝,只得硬着头皮找寻大宋皇室的成员。直到这时,大家才发现,孟皇后因为被贬值瑶华宫而没有被列入皇族名册,所以,她成了这场灾难中,唯二的皇室剩余人员,还有一个就是康王赵构。我们后面再说。

张邦昌赶紧把孟皇后请回宫,一边让其垂帘听政;一边又把传国玉玺交到了康王赵构手上。

拿到传国玉玺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河南商丘)称帝。孟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祐太后。

四度上位,垂帘听政

赵构虽然登基了,但金国的威胁仍然存在。志在消灭整个赵宋皇室的金国军队发现居然还有一个王爷漏网了,于是,又派出军队日夜兼程地追赶赵构。在金国人的眼中,只要抓住了赵构,赵宋就彻底完了。

开封肯定是保不住了。于是,赵构带着孟皇后(此时已经是元佑太后了)一起渡江,并辗转逃到了临安(杭州)。在逃跑过程中,赵构手下的很多宦官、大臣不思抗敌,只是一味地逃跑,沿路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激起了很多民众和下级官兵的不满。

建炎三年,赵构手下的御前卫队在苗傅、刘正彦两人带领下发动了兵变。此时,韩世忠、刘光世等统兵大将均不在赵构身边。苗刘二人逼迫赵构退位,由年仅3岁的皇太子赵旉继位,并由元佑太后(孟氏)垂帘听政。孟氏一边安抚叛军;一边通过韩世忠夫人(梁氏,民间称呼梁红玉)向外传递消息,让韩世忠等速回勤王。

兵变很快平息,孟氏再度归政给宋高宗赵构。两年后,孟氏逝世,走完了她极为不平凡的一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7597.html
上一篇满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有多牛?为何连权势滔天的和珅都得下跪磕头?
下一篇为何说靖难之役的祸根,是朱元璋埋下的“大明风云07”

为您推荐

太后悔来景德镇了!

太后悔来景德镇了!

来景德镇后悔死我了,后悔没早来!肉的比素的好吃,萝卜馅的对我不太能吃辣的,有点辣。这边特有的冷粉,但是不是冷的,是热的,味道像米粉粗点的南昌拌粉
史枢:蒙古名将,皇后给他倒酒,享年67岁

史枢:蒙古名将,皇后给他倒酒,享年67岁

1258年,史枢击败宋军,夺取要塞。庆功宴上,蒙哥大汗让皇后给史枢端茶倒水,直言:“蒙古立国以来,从未有皇后给将领赐酒,史枢是第一人,你们要多向他学习。”史枢,史天安的儿子,史天泽的侄子,蒙古“汉军”名将,骁勇善战。1211年,成吉思汗率兵攻打金国,史秉直聚集民众,结寨自保,后投奔蒙古。史秉直有三个儿子,史
卡塔尔王太后的 VALENTINO 与中国红

卡塔尔王太后的 VALENTINO 与中国红

“十二迎百福,除夕贴倒酉。”农历腊月十二是贴窗花、贴福字的日子。从这天起,中国人的世界里,红色不断蔓延。明代以前,中国民间笃信“桃符”有祛邪辟秽的功效,桃符逐渐演化为春联,红底黑字背后是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红是春联、红包与爆竹,红之于中国人是喜悦、福气与希望。迎接兔年春节,VALENTINO代言人孙俪和妹妹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出游前呼后拥,丐帮帮主衣衫破烂

晚清的大事小事、大人物小人物早已化作烟尘,只有那些流传至今的老照片,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彼时的社会图景。清军士兵,站姿端正。这位清军士兵站姿端正笔挺,显然受过严格的训练。他的装束带有新旧交织的特点,是晚清朝廷学习西方、编练新军的结果。端方(左)和陈启泰。这张照片拍摄于1908年,当时端方任两江总督,陈启泰任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死后都是要葬到一起,那么问题就来了,皇帝和皇后不可能同时去世吧,如果一方先去世了,那怎么下葬,是不封墓等着另一方合葬还是分开葬呢?关于处理皇帝和皇后去世是否合葬的问题,每个朝代处理的规矩都不大相同,下面就来说一说每个朝代皇帝和皇后是如何合葬的。先从两汉时期说起,其实在两汉时期皇帝和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