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趣史谈之褚遂良传

趣史谈之褚遂良传

公元596年5月,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天才降生了。

这小子天生不老实,一出生就挣脱娘亲的怀抱滚到了床下,连着打了三个滚。这可把父母吓得不轻,急忙将他抱起,左瞅右看,他不但没哭,反而咯咯地笑。他这一笑不打紧,硬是将父母唬得一愣一愣的。

他9岁时,常常会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发呆。在学堂中,他也算得上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了,老师的作业不但能够按时完成,而且他还额外承接了一些代写作业的业务,收入不菲。

他15岁时,诸子百家无所不通,诗词书画无所不能。

他20岁那年,即公元616年,当时的隋朝大将薛举以月薪2万块的丰厚待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位通事舍人,说白了就是办公室主任,做做文秘的工作,起草一些文件什么的。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前去应聘者竟达千人。他也前去面试,经过层层筛选,他过关斩将,终于收到薛举的offer。

千里挑一,独他成其一也。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之一,褚遂良。

公元617年,薛举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三个月后,薛举称帝,褚遂良分析了当前各路诸侯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劝诫薛举称帝会招致天下诸侯的起兵征讨,薛举不听褚遂良的意见,迁都泰州。

公元618年,薛举与秦王李世民约架,秦王李世民被揍蒙了。李世民没想到薛举竟然如此厉害。同时李世民做了分析,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仗着人多未加防范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薛举诱唐军出战时竟然突袭。李世民只得率残余部退回长安。

薛举下令直捣长安。褚遂良向薛举建议大战之后极需休整,况且薛仁杲(薛举的儿子)将军麾下将士已显疲态。薛举不听,执意进兵。后来正如褚遂良所料,薛举病亡于进兵途中。薛仁杲子承父业,但却被秦王李世民反扑,薛举辛苦建立的秦兴朝只维持了不到两年就被灭了。

就这样褚遂良归顺了大唐。同他一起归唐的,还有自己的父亲褚亮。褚遂良归顺大唐后,秦王李世民任命他为铠曹参军,拿现在来说相当于仓库主管兼账簿员,负责管理兵器铠甲等进出存的相关工作。褚遂良受命后,将兵甲库管理得井井有条,所有账目均无错漏。同时他也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先进先出”的仓库管理原则,并且也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仓库管理制度及相关报表,制度里面包括了运输、储存、置放、防盗、防潮、防虫、防火、发放等内容,首开中国历史仓储流程化管理之先河。李世民对他的工作相当满意,后来在一次茶话会上,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褚遂良这个人比较耿直,耿直的人最适合做仓管的工作。而且他这个人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对工作一丝不苟,这样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

公元621年,鉴于秦王李世民的卓越功勋,唐高祖李渊斥巨资,派秦王李世民在洛阳成立一家分公司——天策府,并掌握东部的文武大权。李世民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故拨了一部分资金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企业大学——弘文馆,并任命褚遂良为企业大学校长兼企业文化总监。当时李世民还聘请了包括虞世南、欧阳询等十八位文学大家作为弘文馆的特别顾问及军事参谋,而虞世南、欧阳询本来就是褚遂良的授业老师。

褚遂良不负李世民所望,将企业大学办得有声有色,大唐其它诸王均亲自亲来学习先进经验。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做了一场小小的军事演习,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次军事学习竟然假戏真做,演变成一场真刀真枪的军事战争。当然,这次演习李世民赢了,李世民成功登上了大唐董事长的宝座,当上了皇帝。次年,突厥进犯。褚遂良请愿从军出征。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召见了褚遂良。

李世民说:“突厥这块的业务不好开展啊,你一个文官,可要想清楚了。”

褚遂良说:“军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陛下您也说了,我是一介文官,但人生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方得是完美的人生。不经历,抱憾终生;经历过,则死而无憾。”

李世民说:“好,朕任命你为随军参军(相当于战地记者),去吧。”

褚遂良谢过而去。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随部队征战四方,积累了丰厚的作战经验,掌握了突厥人的生活习俗、军事习惯、作战特点等。

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名为《突厥方志》的书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

当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他写的这部作品,读了两个通宵。

李世民非常惊讶。他召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李绩、魏征、侯君集等核心高管共同研习,大家看后一致认为此书对于大唐与突厥的军事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除少数人观摩外,其它人不得翻阅。

李世民同意了大伙的意见,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褚遂良,表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本书的保密看法。

褚遂良收到皇帝来信,感慨万千。主将一直问他皇上在信中写了什么,他一笑而过,将信付之一炬。

鉴于褚遂良优异的工作表现,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让他负责将隋朝战场修建庙宇的具体工作,同时李世民立慈云寺,让他书写碑文。公元636年,褚遂良被任命为起居侍郎,类似于现在的速记员,专门记录李世民的一言一行。两年后,秘书监虞世南逝世,他被任命为侍书,暂时代理了老师虞世南的职务。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收集王羲之的字帖,有不少人向李世民进奉王羲之的字帖以讨李世民欢心。但这些字帖有真有假,无法分辨。李世民听说褚遂良能够鉴别字帖的真假,便请褚遂良鉴定。

一大堆字帖堆满了整个屋子。

“据说这些都是王羲之的真迹。”李世民指着这些字帖道。

褚遂良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跪下,道:“臣有一请。”

李世民将他扶起:“说。”

褚遂良:“臣鉴定字帖真假后,请陛下莫要降罪献假迹之人。”

李世民:“不降罪,不降罪。”

褚遂良对字帖作了真假鉴定,可惜这堆字帖中,绝大部分都是假的,真迹就只有6幅。

李世民:“我勒个去,怎么这么多假货?这怎么可能?”

褚遂良:“陛下莫急,且听臣慢慢道来。王羲之书法博众家所长,笔势委婉,用笔含蓄,收放自如。其风格平和自然,俊美隽秀,柔中有刚,凡具此者,即为真迹。而赝品则多仿其形而无其意,或涩或晦,或放或隐,以此鉴之,望陛下明察。”

李世民闻罢,随手拿了两副赝品对照真迹,果如褚遂良所言,大悦,乃重赏。

世人闻褚遂良可辨王羲之书法真伪,再也没有人敢进奉赝品。

公元641年,李世民打算大举封禅。褚遂良进言大举封禅劳民伤财,应为天下苍生计,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谏议大夫,相当于现在的战略管理咨询顾问,李世民有什么大事都先向他咨询。同年,唐太宗李世民想东征高句丽,褚遂良极力反对,并提出了三条理由:1、劳师远征,于军不利。2、西北未定,后方大患。3、水土不服,后勤难济。李世民不听他的劝告,他也未再坚持反对意见,于是同李世民远征高句丽。然而事情正如他所言的那样,只无功而返。

公元642年,由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孟法师碑》。褚遂良《孟法师碑》吸取了虞世南、欧阳询两位老师的长处,用笔轻重虚实、起伏顿挫富于变化,结构疏密相间,顾盼照应,章法缜密而气势流动。成为后世书法界描摹学习的褚氏代表作之一。

自公元643年始,褚遂良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他曾与长孙无忌一起,说服唐太宗李世民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也做过大唐的巡察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秉持“能者上、庸者下、罪者究、贪者罚”的原则任免过不少官员。后来,由于褚遂良工作表现突出,唐太宗任命他为中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将李治托孤给长孙无忌及褚遂良,并对李治说:“此二人皆是我大唐忠臣,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的事情我就放心了。”李世民言毕,让褚遂良起草诏书。李世民驾崩后,唐高宗李治即位,次年任命褚遂良为河南郡公,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公元653年,因故被贬为同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的褚遂良又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加光禄大夫兼太子宾客及尚书右仆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执掌朝政,同时于长安雁塔书《雁塔圣教序》碑文。《雁塔圣教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碑刻书法作品之一,也是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其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为后世提供了标准的楷书书法学习教材,奠定了褚氏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乃至世界书法史上不可动摇的坚定地位。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打算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极力反对,力谏若立武则天则会导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唐高宗李治不听他的劝谏,武则天当场要求李治将他处死。后来唐高宗李治考虑到他的功勋,将他贬到远在京城之外的桂林去任都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公元657年冬,褚遂良被武则天诬告与人谋反,他再一次被贬到更远的交趾(原为大唐国土,现为越南的河内)任交趾县令。

同年,他给唐高宗李治写了一封信,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支持李唐政权,但他的意见却并未被高宗采纳。

公元659年,褚遂良带着遗憾在叹息中逝去,他留下的,是一袖清风,是正义与高洁揉和在一起的一抹浮云。他没有想到,千百年后,当后世的人们提起唐朝的忠臣、政治家、书法家的时侯,“褚遂良”这三个字,已名垂千古、永世流芳。而这个名字,必将永远载入史册。

从现代人的眼光与角度来看褚遂良,他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多样性经验同时也值得我们借鉴。他做过办公室主任、企业文化总监、当过兵(战地随行记者)、当过速记员、当过仓管、做过中央办公厅主任、当过省长、省委书记、市长、做过中纪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县长。无论他做过什么工作,他都会做精做细、做稳做实。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宝贵的书法财富,更多的则是对于工作态度,端正态度,是做好工作的根本。

一千多年过去了,褚遂良虽然故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精、做细、做实,毕竟,试错的机会并非每个人都会有。万一,做对了呢?

注:褚遂良,字登善.

作者:王兴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47154.html
上一篇从告密趣闻窥见盛唐暗面,5本书走进武则天时代
下一篇尔朱荣:如曹操似董卓的北魏枭雄

为您推荐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