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庄辛论幸臣》告诫我们:要善于察觉危机,积极解决问题

《庄辛论幸臣》告诫我们:要善于察觉危机,积极解决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广为人知,其出处有两说:一是汉刘向编写的《说苑》;一是《庄子》。其实同样道理的故事,还出现在《战国策-庄辛论幸臣》一文中,从时间上来看,刘向是最晚的,我觉得可以排除,而庄子与庄辛,谁先谁后难以对比,所以出处还有待商榷。不过,文中表达了一样的意思。

庄辛是楚庄王后代,生活在楚襄王时期,这个楚襄王也是历史名人了,与其有关的典故传说“梦会巫山神女”,还有宠爱一名叫宋玉的大臣,是当时一个文学名人,“阳春折雪、下里巴人”的典故即是出自此人,由此可知襄王是喜欢游乐的。

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但襄王作为楚怀王的继承人,此举就显得十分荒唐了。楚怀王被秦国的张仪诱骗至秦,被幽禁至死,当时秦国已经相当强大,东方六国无不战战兢兢,但楚襄王不但没想着图强报仇,还与其他五国一样,耽于逸乐,于是庄辛看不下了,就进行了劝谏。

庄辛以历史经验来开头,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意思是,以楚国现在的情况,如果励精图治,也是能昌盛的,而如果这样不作为下去,那也是迟早会灭亡的。

然后进一步列举蜻蜓、黄雀、黄鹄、蔡灵侯等,都是在专心一意的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却不知后面危险之将至。这些都是小事,进而引申到楚襄王的君王之事,才是大事,作为君王整天和一君幸臣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岂不知秦国正安排穣侯带兵前来,对楚国虎视眈眈?

先前庄辛对襄王有过一番良苦用心的规劝,竟然没能让襄王清醒,反对庄辛恶语相向,致使庄辛为避祸外逃。后面果然被秦国夺取大片国土,甚至攻下了国都郢,襄王也外逃避难。这才想起来庄辛,又招他回来,庄辛就再次规劝,终于有些清醒了,重用了庄辛,并听其策略,又收复了失地,由此可见,前面所说,为管理者不可骄人,骄人就会失人,而得人还是失人,其结果是大为不同。

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义,不只如此,延展开去,不论为个人的人生,还是为家,为一组织,都要目光长远,不能被眼前利益或逸乐所影响,不然和“掩耳盗铃”有何区别?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又说: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要受穷。很多遭受到危险的情况,要么是忽视危机,要么是没有长远打算。

而从楚襄王的角度,来看待秦之所以能灭六国,在于六国已经迟暮腐朽了。秦国在春秋开始的时候只是周天子的奴仆,地位是比不得其他诸侯的。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才被封为诸侯,因国都东迁,就把西边之地赐给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慢慢的强大起来,但直到战国,仍被东方诸侯视为蛮夷。

也正因如此,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开始,秦每一位国君继位,都是一心想要强大秦国,东出函谷关,先后招览并重用了张仪、范雎、司马错、吕不韦、李斯、郑国等东方六国人才,“奋六世之余烈”历经多代君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居有天下。

反观六国,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的,并首先重用了士人,创建了河西学派,人才鼎盛,但只过魏文侯、武侯两代,便意志消沉了;而赵国称得上优秀的君王就是“故服骑射”的那位了,反而在精力正盛的时候被自己人所害;齐国也有稷下学宫,也是学术盛行,但有为君主也只有齐威王、齐宣王两代,燕国也只有重用乐毅重创齐国一位出色君王,至于楚、韩没有什么出色君王,空有大批贤君而不能用,好的策略而不能行,终致败亡。

所以,很多时候,不在于有问题,也不在于没有方法,更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视问题而不见,有方法而不行,有人才而不用。终至积小成大,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有问题不怕,视问题而不见,不解决的态度,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缺陷,不逼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去解决,从而让形势依着惯性不断恶化,最终衰亡。

所以,察觉危机,长远规划,积极解决问题,自我革命的精神,才能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0641.html
上一篇陈国公侯君集:攻城灭国劳苦功高,密谋造反晚节不保
下一篇139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孩,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为您推荐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