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朝皇帝到底说满语还是说汉语?末代皇帝竟然忘了满语怎么说!

清朝皇帝到底说满语还是说汉语?末代皇帝竟然忘了满语怎么说!

我们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清朝的兴起绝对是一个奇迹,当年努尔哈赤能够凭借13副铁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与强大的明王朝相抗衡,实在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当时也借助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明末农民起义被镇压或者自然灾害少一些,或许清王朝就不会这么轻而易举的入主中原了,所以清朝的八旗军实际上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牛,只是恰好碰上了好时候,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

清朝的开国奠基者和创始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却没能看到清朝入关的那一刻,而当时刚刚九岁的福临却有幸成为了清朝入关的第一代君主,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波澜叠起,其实也非常有趣,清朝虽然没有昏君,可以说每位皇帝的修养和素质都非常高,但是却成为了历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之一,实在可以说是天意弄人。

大家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相信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清朝开国之初的国语是满语,但是后来完全发展成为了汉语,那么清朝的皇帝们上朝的时候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呢?他们所说的汉语又是什么味道呢?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清朝的前几任君主在上朝的时候主要是以满语为主,因为建国之初,尤其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时候,那时候汉官比较少,大多以女真官员为主,所以还是说女真语言比较自然。

与其别别扭扭的说汉话,还不如怎么顺口怎么来,当然那时候的女真权贵也非常鄙视汉人和汉族文化,因此在语言和习俗上都不屑于借鉴和学习,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还是没有改变这种观念,虽然此时已经有大批的汉官加入,比如洪承畴,范文程等等,但是无奈君主说方言说顺了嘴,与汉族大臣交流还真是不方便,所以此时则面对满臣说满语,面对汉臣则别别扭扭的说汉语。

后来清朝入关之后,本来想让汉人学满语,结果效果非常不理想,很多人也因此反抗朝廷,所以清王朝在这方面就开始妥协了,逐渐开始学习汉语,而满汉一体也成为了政治上的新名词和维护稳定的新政策,所以在文化上也逐渐向汉文化靠拢,其实从清朝皇帝的名字的变化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清朝入关后实际上受汉文化的影响非常深,比如前两代君主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而顺治皇帝则叫福临。

汉文化的影响必然导致语言的变革,从此满语逐渐成为了清朝皇室权贵的内部通用语,而汉语则成为了官方语言。到了清朝末年,就连皇室内部都很少有人会满语了,例如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自己只会几个简单的满语词汇。而满语在皇室内部也逐渐走向了消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9048.html
上一篇宋太宗也能领兵打仗,为何后来搞了个重文轻武?武将和他都有责任
下一篇三年南方游击战,陈毅都吃什么、穿什么?

为您推荐

纵横辽东近30年的李成梁,为何在努尔哈赤崛起时,被罢免长达10年

纵横辽东近30年的李成梁,为何在努尔哈赤崛起时,被罢免长达10年

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努尔哈赤是清朝人,而万历皇帝是明朝人。其实努尔哈赤出生于公元1559年,正是嘉靖三十八年。而万历皇帝朱翊钧,出生于1563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二年。努尔哈赤居然比明朝的万历皇帝,还要年长4岁!等于说,努尔哈赤的创业期,恰好是万历皇帝的守成时期。这就不太难理解,很多人认为明朝灭亡,实则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