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同为皇太孙同样面对叔叔造反,为什么朱允炆惨败朱瞻基轻松取胜?

同为皇太孙同样面对叔叔造反,为什么朱允炆惨败朱瞻基轻松取胜?

朱瞻基和朱允炆两位明初的皇太孙经常被放到一起对比讨论,很大原因是两位皇太孙登基后都遭遇了皇叔起兵,只是二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建文帝朱允炆面对四叔燕王起兵朝廷空有百万大军却节节败退,到最后直接落得个江山易主的结局,朱元璋嫡长子朱标一脉子嗣全部降爵幽禁,皇位继承权转移到了朱棣一脉。

宣德帝朱瞻基面对二叔汉王朱高煦起兵非常淡定,御驾亲征乐安城,兵不血刃轻松拿下仿效朱棣起兵“靖难”的二叔。

那么,“同为皇太孙同样面对叔叔造反,为什么朱允炆惨败朱瞻基轻松取胜?”关于这个话题,本篇文章尝试探讨一下。

一、面对亲王起兵皇帝采取的平叛策略不同。

朱允炆面对朱棣起兵委派李景隆为大将军,然而他所托非人,不仅五十万大军大败,而且李景隆还给朱棣打开了南京城城门——是的,不抵抗也就罢了,还给敌军打开了自家大门,朝廷连勤王之兵都来不及再召集,燕王已经进城了。

不得不说李景隆算得上朱允炆朝廷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朱允炆把这五十万大军另派个将军,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朱瞻基就是直接御驾亲征了。皇帝威仪驾临藩府,迅速镇住叛军,几天功夫朱高煦成了孤家寡人,出城投降求饶。

二,造反者能力、谋略不是一个量级。

朱允炆的对手朱棣,能借兵能上阵,调度得宜;朱瞻基的对手朱高煦呢?皇帝一御驾亲征,叛军直接被镇住了,根本没有灵活的派兵布阵能力与借兵合兵的谋略。

换句话说,朱棣的谋略和能力超过朱允炆,朱瞻基的谋略、能力超过朱高煦。

三,造反者威望、实权不同。

一个细节,朱棣能得李景隆开城门,朱高煦试图拉拢张辅却被张辅反向朱瞻基告密。

历史上的朱高煦属于那种有勇无谋的人,空有野心和个人武力值,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智商,他和朱棣的威望不是一个量级。

四,两位亲王造反背景不同,朱棣有借到势,朱高煦则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起兵之前有一个背景是朱允炆连削五位亲王,甚至导致湘王自焚,朝野哗然,人心惶惶。

而朱棣如果不起兵,下一个被削爵囚禁的或许就是他了,所以朱棣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被逼迫的,为了自保才反抗。

这个时候朱棣翻了一下祖训,拿出了“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兴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的条例,口号“奉天靖难”。

而朱高煦呢?朱高炽和朱瞻基继位后都是非常优待他的,朱瞻基不同于朱允炆,他不仅没先动手削藩,反而给朱高煦礼遇非常高,这个时候朱高煦还来一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兴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奉天靖难”的口号,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名不正言不顺,舆论上便没有了大势。

四,皇帝能力与谋略不是一个量级。

朱瞻基文武双全,而且从小就被朱棣带在身边按照储君规格培养,无论是政治还是权谋他都游刃有余。而且朱瞻基骑射也是一级棒,还从小亲临战场,他能带动朝堂和军队,也不惮沙场,且能征善战。

朱允炆一对比朱瞻基那就暗淡多了,历史上朱瞻基那是“允文允武,书画双绝”,“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而朱允炆呢?只有一个仁孝之名,而这个名声参考他对众位叔叔的做法很多人也会质疑是否虚名。

最后,朱瞻基有朱允炆这个“前车之鉴”借鉴啊!比如说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在考虑派将还是亲征,夏元吉一句:“陛下忘了当年李景隆的情况了吗?”朱瞻基就瞬间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心。

很多时候很多读史人不禁思考:如果朱允炆没用李景隆带兵,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帝王,都是落子不重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5296.html
上一篇《甄嬛传》:安陵容能够进宫,暗藏着甄嬛的心机
下一篇【三晋一百名人图】“不仕不隐”的郭泰何以成为东汉名士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宣德的“小心”,朱瞻基如何不择手段的削减楚藩

宣德的“小心”,朱瞻基如何不择手段的削减楚藩

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出生。此时恰逢吴军攻克武昌,双喜临门的朱元璋当即许诺“子长,以楚封之”。长大后的朱桢为人端重、好学,有谋略,就藩期间也恪守朝廷法度并谦逊守礼,算得上明朝宗室的道德楷模了。靖难后朱桢不但是第一个正式承认朱棣皇帝身份的藩王,也变得更加循规蹈矩,绝不忤逆、触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