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司马昭杀死曹髦后,被忠臣们责骂,他是如何善后平息众怒的?

司马昭杀死曹髦后,被忠臣们责骂,他是如何善后平息众怒的?

当司马昭得知曹髦被杀后,顿时大惊失色,扑倒在地,说道:天下人会怎么说我?这是司马昭最真实的情绪!

司马昭虽然大权在握,曹髦只不过是他手里的傀儡,但他绝没有想过把他杀了。

可曹髦偏偏真的就被司马昭的手下给干掉了,而一切的罪责都要由司马昭承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儿得从一段“天降祥瑞事件”说起。

曹魏甘露四年(259年),在魏国的境内先后出现了一连串的“祥瑞”。

先是在宁陵县,有人在一口井里看见有两条黄龙,接着在冠军县、阳夏县、顿丘县都有人发现井里有龙。

这些消息传到皇宫后,大臣们纷纷向皇帝曹髦道贺,这是吉祥之兆啊。

但曹髦却完全没有高兴的心情,反而悲不自胜!

他联想到了自己如今的处境,作为皇帝,是龙的象征,可他大权旁落,自己没有一点自主权。

那井中之龙,哪里是祥瑞,分明是龙游浅滩,只能被困井中,无法自由翱翔。

当时曹髦还即兴写了一首《潜龙诗》以表达自己当时的屈辱处境,但这首诗已失传,《三国演义》里的那首可能是罗贯中自创的。

是时龙仍见,咸以为吉祥。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仍作《潜龙》之诗以自讽,司马文王见而恶之。——《汉晋春秋》

在这种屈辱而无奈的处境中度过一年后,曹髦忍无可忍,最终采取了一次无异于自杀的行动——讨伐司马昭!

260年五月初七,曹髦突然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决不能坐等着被司马昭废黜,今日便率领诸君一起讨伐他!

好家伙,此话一出,当场就把三位大臣吓得不轻,心想,这小皇帝是不是神经出问题了,您有几斤几两自个儿不清楚吗?

于是大家都劝他千万不要这么干!

如今司马昭已经大权在握,朝野上下都是他的人,没人会在乎他专不专权,而且连禁军都是他的人。

即使是皇帝,手里无兵,你拿什么去讨伐他?这么做不仅不能除掉司马昭,反而会加深现在的糟糕情况。

但曹髦不听,当场愤怒地说:我意已决,虽死无惧!

说完这番话后,曹髦立刻去禀告郭太后,表明自己的决定,而王沈和王业则趁机溜出皇宫。

这俩一出宫就直奔司马昭府里去了,临走时还劝王经一起跑路,但王经明知此举必败无疑,仍旧追随曹髦。

随后,曹髦拔出配件带着数百人准备杀出皇宫,再围攻司马昭府邸。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三国志》

但当时的正规军全部被司马昭掌握,曹髦那几百人基本上是拼凑出来的,都是些殿前侍卫、太监、打杂的杂役、甚至还有上了年纪的仆人等。

就这样,曹髦带着一群乌合之众朝着宫门方向杀去。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司马昭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伷,他立刻就带着兵马前来堵截。

结果曹髦当场发飙,厉声呵斥,毕竟是皇帝,帝王威严还是管点用的,司马昭再怎么滴也是臣子。

所以司马伷以及他的部下都不敢动手,生生被曹髦给吓得一哄而散。

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文王弟屯骑校尉伷入,遇帝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三国志》

随即,曹髦就带着人马在南面宫阙之下与从外面赶来的中护军贾充迎头相撞,双方展开一场厮杀。

但不管手下的兵马怎么对砍,没人真敢去砍皇帝,而曹髦见状,则一马当先,挥剑大砍大杀,眼见就要冲出宫门了。

就在这时一则简短的对话要了曹髦的命!

见到局势紧急,跟随贾充一起来的太子舍人成济连忙问贾充:事态紧急,我们该怎么办?

只见贾充冷冷地说道:司马公平时高官厚禄养着你们,不就是为了今日,还有什么好说的?

顿时明白其中意思的成济,当场抽出长矛对着曹髦就刺去。

不甘心当牵线木偶的曹魏皇帝曹髦,瞬间栽落马下,当场毙命!

充曰;“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抽戈前刺帝,殒于车下。——《资治通鉴》

当曹髦被杀的消息传到司马昭那边时,司马昭顿时大惊失色,惊慌之下,直接就扑到在地。

嘴里说道:天下人会怎么说我?

文王闻,大惊,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谓我何!”——《三国志》

我相信,这是司马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汉朝开国四百年来,历史上从未有人胆敢弑君,连权势滔天的霍光也只敢废立皇帝。

即便是汉末的董卓,也只敢废立天子,曹丕篡汉时,不仅不敢杀,还保证了汉献帝的富贵生活。

弑君,在古代属于大逆不道的罪名,是十分严重,而且违背当时社会主流道德底线的,会遭到万民唾弃。

此举不但不会给司马昭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会让他威望扫地,如果失去了朝野上下的人心,司马昭还怎么玩下去?

而司马昭的本意,应该是把曹髦生擒,再囚禁起来,废了他,重新找一个可控制的人来做皇帝,继续担任傀儡的角色。

但是把曹髦直接当场砍死,这种会造成严重政治影响的事件,绝不是他想干的。

所以,司马昭当时大惊失色,然后扑倒在地,这情绪是真实的,说的话也是他当时内心的想法。

但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司马昭为此接连做了几件事来弥补!

第一件,召集百官商议善后事宜。

召集百官这件事,一方面是为了商议善后,另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朝野的人心。

百官都慑于司马昭的权势,还真没人敢指责他什么,但有一个叫陈泰的人,在朝廷威望不小,拒不参会。

最后其家人害怕因此被夷平三族,所以逼着陈泰去了朝会,司马昭将他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

司马昭强行挤出了几滴眼泪道:玄伯,如今该怎么办?

陈泰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以此向天下人致歉。

贾充可是司马昭的心腹,杀了他无异于自断臂膀,何况真要杀了,那日后还有谁愿意效忠自己?

于是又问,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陈泰又说,要是不杀贾充,那就你司马昭自绝以谢天下吧!

眼见陈泰不支持自己,司马昭虽然十分愤怒,但也强压怒火,放陈泰离去。

谓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大将军久之曰:“卿更思其他。”泰曰:“岂可使泰复发后言。”遂呕血薨。——《魏氏春秋》

但是陈泰的话却给他提了醒,于是就引出第二件事。

第二件:甩锅。

稳定了朝野上下的人心之后,贾充虽然不能杀,但是当时直接刺死曹髦的凶手成济倒可以砍了。

于是,这位成济便成了背锅侠,司马昭将其作为平息众怒的棋子。

把一切的罪责都推到成济身上,这都是成济自己干的,跟我司马昭没有半点关系。

当时自己是命令士兵不准接近天子车驾,是这小子私自闯入兵阵才导致曹髦被杀,简直大逆不道!

不久之后,成济就被以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死,并夷灭三族!

当时成济和其兄成倅不服,光着身子爬到屋顶破口大骂,结果被士兵乱箭射死。

成济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魏氏春秋》

背锅侠有了,锅也甩出去了,但这还不够,所以司马昭又做了第三件事。

第三件:抹黑曹髦

此时的郭太后也被司马昭控制,被迫以曹魏太后的名义下诏,抹黑曹髦。

在诏书中历数了曹髦的各种罪状,还声称曹髦对太后无理,几次三番想谋害太后。

比如拿箭试图射死太后,买通宫女意图下毒谋杀太后等,最后郭太后忍无可忍,才找到司马昭想废了曹髦。

但司马昭太仁慈,想给曹髦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一直没废掉他。

谁知曹髦屡教不改,现在因为之前的丑行暴露,竟然想起兵,试图先杀太后,再杀司马昭。

最终曹髦在冲击宫门时被人杀掉,实属是自作孽不可活,跟大将军司马昭没有任何关系。

“伏见中令,故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三国志》

这些,其实是司马昭逼迫郭太后把曹髦描黑的!

在这份诏书中,把曹髦塑造成了一个不仅想杀太后,还想杀司马昭的奸恶之徒。

把司马昭美化成了在太后数十次想废黜皇帝时,都是司马昭力劝保住他皇位的大臣,司马昭变成了宅心仁厚的忠臣。

而曹髦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之前意图谋害太后的丑事被泄露,所以想起兵杀人灭口。

就这样,曹髦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人,郭太后将其废为庶人。

而那个跟曹髦一起起兵的王经极其家人则被处死。

做完这三件事,其实还是不够,这些事情只要明眼人都知道是司马昭故意掩盖自己的罪行而操纵的。

司马昭因为这件事而威望扫地,不是做这几件事就能恢复的,所以他还要干另一件事来重塑威望。

第四件:攻灭蜀国。

司马昭威望扫地之后,想要重建威望,只能再去建立一些比较重大的功业来再次树立威望。

而当时能满足这种巨大功业的事情,要么攻灭东吴,要么攻灭蜀汉。

东吴地盘太大,很难一口吃下,但蜀汉已经衰退,而且总兵力不超过10万,攻灭的成功率较高。

所以,司马昭决定派兵攻灭蜀汉,一旦成功,这将是统一天下的大功勋,足以抹平弑君这件事带来的恶劣影响。

最后在钟会、邓艾的率领下,曹魏18万大军一举攻灭蜀汉,司马昭的权威再度重建。

这个时候,他的野心已经膨胀到直接取代曹魏,自立为帝的程度了。

他逼着皇帝给他封晋王,加九锡,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但就在这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还没来得及称帝就一命呜呼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5964.html
上一篇网红古钱币品种,永乐通宝
下一篇1943年,蒋介石召见师长:想给他下马威,后谈起曾国藩,忘记了追责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