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作霖全传》 |第一次惨败,竟输给了这个小人

《张作霖全传》 |第一次惨败,竟输给了这个小人

领读 | 储杨 · 主播 | 阿成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张作霖全传》

昨天我们读到,张作霖在北洋政府混乱之际大捞一笔,而且,他终于把孟恩远赶出了吉林,至此,张作霖成了真正的东北王。

冯国璋死后,曹锟接管了直系,他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找张作霖,他到底打着什么算盘呢?

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直皖战争一触即发

曹锟和张作霖是亲家关系,曹锐见到张作霖时说话也不用客气。

曹锟准备召开一个悼念在南北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大会,他准备借此大会,组成反皖同盟,他派曹锐前来,就是希望得到张作霖的支持。

张作霖得知曹锐的来意后,兴奋得拍桌子,这不正是自己心中所想吗?

张作霖送走了曹锐,借自己45岁大寿为名,将很多亲奉的督军请到了奉天,最后达成了三项协议:

第一,清君侧,拥护靳云鹏,但不反段祺瑞;

第二,解散安福系;

第三,推荐张勋为安徽督军。

张作霖觉得“清君侧”的提法好,简直就是为了除掉徐树铮专门定制的名词。

搬倒徐树铮,接着再解散安福系,最后让段祺瑞找地方去凉快,这才是张作霖办事的节奏。

二十多天后,曹锟也开始了积极的运作,基本和张作霖的调子相同,只是最后又临时加了一条——吴佩孚的军队从湖南北归。

吴佩孚已经在湖南待了两三年的时间,段祺瑞对吴佩孚的军队十分担心,那些虎狼兵回到曹锟的直隶省,等于在自己身边埋了重磅炸弹。

曹锟得到吴佩孚回兵被阻的消息,急忙给张作霖发电报,张作霖的回电只有四个字——加快撤军。

吴佩孚身后有直奉两系撑腰,根本不用再看段祺瑞的脸色了,1920年5月20日,吴佩孚拔营起寨,从湖南出发,向北京方向进军。

图片来源:《少帅》

吴佩孚只是一个师长,竟敢公然违背段祺瑞的命令,段祺瑞当即免了吴佩孚的职务。

可惜的是,段祺瑞小看了吴佩孚,吴佩孚带兵有法,练兵有术,尽管被免职,第三师的全体官兵也会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命令。

吴军开路只有三千人,但能打善战,很快就踏入了湖北境地。

段祺瑞调兵遣将,在团河召开了火药味十足的会议,皖直大战一触即发。

但徐世昌大总统不想看到打仗,因为不管谁输、谁赢,对他来说,都不是好事,只有维持现状,才能继续当好总统。

徐世昌只好找到张作霖,让他充当灭火的消防员。

随后,张作霖便领着一个营的精兵,在汤玉麟和张景惠的保护下,到京城救火来了。

其实,张作霖来灭火并不是真心的,他是想借着京城的“火情”趁乱发财。

说到底,直系和皖系也都不想打仗,故此,双方对张作霖的到来都持欢迎态度。

张作霖忙成了走马灯,他先见段祺瑞,再去保定府见曹锟,两边传话,讨价还价,最后,双方都同意了靳云鹏复职。

但段祺瑞严正拒绝了曹锟的四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解散安福系。

张作霖也急了,干脆不管了,离开北京之前,发表了一篇“局外人中立宣言”,然后坐上火车回奉天了。

张作霖这趟北京没有白去,他终于得知,段祺瑞为了打赢直皖战争,向日本政府借款508万当军费。

刚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美等国不干了,他们共同发表意见,不许日本国再借钱给段祺瑞。

段祺瑞失去了日方的贷款,让他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张作霖回到奉天后,开始了更积极的准备,段祺瑞的冬天来临,而奉军的春天就快要到了。

皖军大败

1920年,7月9日,皖军开始了紧张的布防。

段祺瑞在团河成立了定国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自然是他自己担纲,靳云鹏、徐树铮、段芝贵和曲同丰等人,都成了各路定国军的司令。

曹锟不甘示弱,随即成立“讨逆军”,并任命吴佩孚为总司令。

经过六个阶段的作战,皖军纷纷溃退,徐树铮逃回北京,“定国军”的败局已定。

让段祺瑞没有想到的是,张作霖确实出兵了,却不是帮他打“讨逆军”,而是与“讨逆军”南北呼应,合力攻打了“定国军”。

奉军出关参加倒皖,那绝对是有正当理由的——

张作霖要清君侧,对象是徐树铮。

在直皖奉三足鼎立的北洋时代,这时已经没谁敢阻拦张作霖了。

段祺瑞被直奉两系夹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皖系大败的形势,段祺瑞也只能认命了。

段祺瑞辞职后,到天津日租界的寿街做起了寓公。

张作霖在皖直战争中,除了缴获了不少武器,还降服了各类兵科专业人才。

张作霖将这些服务于皖系的人才,尽皆收入麾下。

这为以后东北军的炮兵,和空军等军种在国内称雄,首先占据了人才的高地。

图片来源:《少帅》

奉直两军瓜分皖军军用物资过程中,曹锟也彻底认清了张作霖这个胡子亲家。

战争结束后,进入到组阁阶段,直皖大战的主角吴佩孚却发现,自己好像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于是,秀才出身的吴佩孚,艰难做出决定,报仇不在今天,他禀报过曹锟之后,便领着自己的人返回河南了。

张作霖、曹锟、靳云鹏等人为了组阁,在天津召开会议,经过他们的磋商,最后取得了三点共识。

第一,解散安福国会;

第二,请靳云鹏复职组阁;

第三,取消上海和会。

会议结束后,张作霖留下三万精兵,扬言保护大总统徐世昌的安全,随后便返回了奉天。

张作霖在京城留兵,等于在直系的心脏,敲下了一颗硬钉子,这步棋,张作霖走得实在漂亮。

张作霖撤回关内不久,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江苏的督军李纯自杀了。

皖直战争中,李纯的表现可圈可点,如今却自己拔了自己的“萝卜”,剩下的这个坑,立刻成了奉直再次争夺的焦点。

张作霖立刻向北洋政府提议,江苏督军让张勋来干。

他明确表达为政府取才,内举不避亲戚的立场,以及政府要给予改过的机会。

张作霖的目的很明确,张勋要是成为江苏督军,那块地盘就是他张作霖的了。

张作霖的“滑铁卢”

曹锟看罢张作霖的举荐公文,气得直拍桌子,当即知会徐世昌,立刻将这份举荐公文驳回。

理由是:苏皖赣巡阅使已经拟定由王占元接任,江苏省的督军非齐燮元莫属。

齐燮元是江苏督军的帮办,李纯自杀前,曾经留下了遗书,点名让齐燮元代理。

死者为大,张作霖白费了半天劲儿,江苏督军的位置还是没有争过曹锟。

乱世如炉,张作霖被锻炼成了钢筋铁骨,向直系发起反攻的心愿,好像熊熊燃烧的火苗,烧得张作霖坐不稳,立不安,睡不沉。

张作霖想要寻找发动战争的借口,那可是一抓一大把。

1922年1月26日,北洋政府财政部发行的9600万盐余公债出了大问题。

根据银行公布,此款项为一亿,其中有400万的空额,难道这笔钱被内阁当军费暗中给了奉军?

吴佩孚第一个跳出来,这事得查,还要一查到底。

张作霖本来想找直系的茬,吴佩孚跳出来整事,正是他出兵的大好时机,张作霖决定,让关内重新燃起熊熊的战火。

张作霖应声而动,以换防的名义,调集大量的奉军,直奔山海关开拔而去。

曹锟刚过了几天消停的日子,不想打仗,于是,他一边安抚张作霖,一边严重警告吴佩孚。

张作霖虽然磨刀霍霍,但没把握的事,他是不会干的。

他正在等待孙中山合作打击直系军阀的消息。

图片来源:《少帅》

不久后,北伐行动的消息是等到了,可吴佩孚棋高一着,他出手就收买了广东军阀陈炯明,让他牵制住北伐的孙中山。

这样一来,张作霖不想打了,但不代表吴佩孚不想打。

吴佩孚随后要求张作霖将所有的奉军都撤出关外,还联合直系众人,联名通电宣布张作霖的十大罪状。

看到讨伐自己的檄文后,张作霖终于准备领着奉军赤膊上阵,跟吴佩孚刺刀见红了。

奉军的炮兵和骑兵,是张作霖两把取胜的杀手锏,这两把杀手锏祭出之后,确实在战争初起阶段,杀得直军血流成河。

可是这两把杀手锏总有落地的时候,奉军炮弹用光,骑兵损失严重,到了直奉步兵对步兵的阶段,直系的优势就全力爆发了。

最后,这场战争,12万精锐的奉军,战死两万多,伤逃者一万多,弃械被俘者四五万人,回到奉天的还不足三万人。

枪支弹药、马匹大炮,通信设备损失无数。

这是张作霖自出道以来,第一次遭到如此的惨败。

1922年5月10日,在吴佩孚的逼迫下,大总统徐世昌下令裁撤东三省巡阅使、蒙疆经略使,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请侯查办。

吴佩孚接下来又出了一个阴招,他让徐世昌命吴俊生为奉天督军,袁金铠当了奉天的省长,冯德麟为黑龙江督军,史纪常为黑龙江省的省长。

任命这些人的官职,就是要打乱张作霖在东北三省的部署,让他们互相猜忌,最好能出现窝里乱的效果。

但随后,吴俊生、袁金铠、冯德麟和史纪常等四人,公开宣称:

张作霖之去留,为三省三千万人生命之所系,对此乱命,一致否认。

重整旗鼓

1922年5月12日,张作霖为了反制吴佩孚,任性地宣布东三省“联省自治”。

张作霖退往关外,吴佩孚也是一点招都没有。

张作霖打着联省自治的旗号,继续控制东三省,尽力扩军备战,准备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

为了取得洋人的支持,张作霖对外宣告:所有前清、民国与外国友邦签订的条约一概承认。

张作霖有能力反对北洋政府,却没有能力反对洋人。

张作霖是这样想的,想要获得日方的支持,首先要巴结他,想要利用日方做事,首先要给他一些好处,钱财可以给,但要东北的土地除外。

张作霖兵败回到奉天后,开始反思。

他认为,直奉战争的失败,不是败在将官的谋略,而是败在奉军的武器之上。

于是,张作霖决定豁出去,采取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整军经武,整顿财政,扩军备战。

《少帅》剧照

第一,张作霖基于让东北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设想,首先设立了整军经武的领导机构,名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第二,张作霖将原奉天机器局改建成奉天军械厂,后来称为东三省兵工厂。

第三,东北海军和空军的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第四,打仗就是打钱,没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战争就没有长劲,张作霖决定请出王永江,让他施展回春的妙手,抓钱理财,救治奉天省这个重疾缠身的“病人”。

第五,东北建设的重头戏是大力抓军校,建东北大学。

张作霖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之所以很多事上吃亏,吃的就是没文化的亏。

故此,办学对于张作霖来说,一直是心头一个萦绕不去的梦想。

想要在东北办学,首先要过三关,一是战胜阻力关,二是巨资建校关,三是师资不足关。

张作霖兴办东北大学,最多的阻力来自日本方面。

他们可不希望张作霖通过办学,培养大批人才,东北生产力越低下,人才越稀缺,东北越乱,他们浑水摸鱼的机会才越多。

时间和事实,最后都证明了张作霖办学的正确性。

他在建设东北大学的经费投入上,也是十分舍得。

当时,南开大学给教授开240的月薪,北大、清华教授月薪为300,东北大学给到了360。

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刘先洲等一批名师都开始加盟东北大学。

随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旅欧归来,应张学良邀请也来到东大,着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本期共读:《张作霖全传》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张作霖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在直奉大战中,他大败于吴佩孚,只好回到东三省,卧薪尝胆,重振旗鼓。

他着手从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发展东三省,提高自己的实力。

张作霖的东北大学办得怎么样呢?在重整旗鼓后,他与吴佩孚还会再次兵戎相见吗?

就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对于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想法!

-主播-

阿成,十点签约主播。电台播音员。公众号:啊橙子。新浪微博@阿成Alan。

-版权-

本书内容由团结出版社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5386.html
上一篇这个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有的现在仍然在使用中
下一篇戏说成语典故之“闻鸡起舞”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