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封面文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避坑”?

封面文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避坑”?

作者:文 婧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大多数家族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能力的“补课”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的高失败率却令很多企业家担忧不已。麦肯锡的调研表示,一般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高达80%。BCG调研显示,7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都以失败告终。Everest Group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73%的企业没有从数字化转型中看到增加的业务价值,只有22%的企业表示已经取得积极成果……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这么高,那么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应如何“避坑”?

统一认知 厘清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勇坚表示,从实地调研来看,很多中小企业主对数字化只知道基本概念,对其基础条件、具体流程、发展阶段等缺乏了解,因而不知道数字化转型具体为何物。由于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缺乏了解或有理解偏差,意识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未来转型的必然性,企业缺乏转型的主动性。从实地调研的数据看,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概念的认知模糊且片面。如有人认为智能制造就是数字化转型,也有人认为使用了一些工业软件就是数字化转型,甚至还有人将在线营销系统等同于数字化转型。

而社会上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认知也不甚统一。李勇坚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从单一环节突破,先做一些环节的数字化;一种是主张在一开始就实行全流程数字化,从而使数字化的效益更好地显现出来。从某些环节开始做数字化,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而且前期投入一般较小,上手较为容易。这在中小企业中有很多实践。例如,中小企业研发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建模、仿真等数字化工具的企业比例接近50%,有45%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营销。但是,很多业内专家或者从业者认为,这种单一环节的数字化,虽然可能局部上边际改善了企业的某个环节效率,但其改善空间有限,不能够将数字化的协同作用全面发挥出来。这种认知上的不统一,也使中小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如何着手以及推进的问题。

埃森哲于2021年3月至7月期间,对30多家企业的高管就数字化推进过程中的挑战和思考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可持续发展,是因为战略规划不清晰。埃森哲报告认为,部分中国企业还没找到未来竞争的着眼点与商业模式。未来愿景不明朗,战略规划不清晰,“转型”方向未知,企业的数字化方向也难以厘清。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孤岛式盲目部署数字化。在部分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数字化战略与业务发展是“两条线,两层皮”,企业发展战略对数字化部署方向的指导性差,数字化部署的重点与业务发展侧重关联弱。缺少与业务的强相关,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数字化建设往往难以触动到企业的转型核心,难以发挥对业务的赋能作用。

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

李勇坚指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前期需要投入不菲的前期成本,而带来的效益却充满不确定性,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投入产出核算方法能清晰定义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他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差,数字化转型需要从其数据收集、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底层结构开始,工作量大,耗时长,从数字化实施到数字化转型实现需要7-9年,在短期内效益不明显,这导致很多企业满足于现状,对数字化转型有畏难情绪,不愿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且,中小企业一般在数据收集、流程管理、内部规范等方面都不成熟,对数字化转型往往不知道从何着手。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企业的数据等需要上云,而企业对其财务、技术等商业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怀有疑虑,因此,很多企业不敢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

从服务商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来看,大部分解决方案提供商都热衷于做面向行业大型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通用方案,很少有服务商能够深入到中小企业的实践,根据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场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且,中小企业所运用的设备比较繁杂,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格式,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数据采集系统无法统一,使解决方案本身的复杂度增加。在方案运用过程中,还要根据中小企业现有的管理规范等对数字化方案进行适用性修改,这样也加大了方案开发的成本,使很多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无法做到为中小企业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的效益缺乏通用而可信的计算方法,不但企业缺乏清晰的认知,很多行业内的数字化服务企业对此也不清楚。

埃森哲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的阻碍之一就在于转型价值的释放与衡量。因为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使得数字化投资见效慢、周期长,而企业又往往急于见到成效,用传统的绩效指标衡量转型效果,短期内企业会觉得数字化部署“失灵”,数字化价值常常受到管理层的质疑,数字化投资持续性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或IT转型,而是涉及企业全业务、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工程。短期内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根本无法触及企业经营的核心,也难以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企业只有全面部署、系统深入才能最大化解锁和释放数字价值。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部署计划配套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对数字化转型进程与价值做到阶段性、渐进式的评估。

数字化转型需要“全才”

除了系统、制度与流程的再塑,目前中国企业还缺少建设数字化能力的关键要素――新一代人才。“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只有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现有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数字化知识基础较差,人才培养难度较大。”李勇坚说。埃森哲的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需要“全才”支持,要兼具业务能力、全局观、数字化理念和技能。这样的人才极为欠缺,培养周期与难度很大,外部招聘又难以准确定义。

对此,李勇坚表示,目前我国亟待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保障机制,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的企业,与平台企业合作,针对具体行业与具体流程环节,开发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微课程”,从而减少培训的负担;推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与服务商、企业合作,培育一批既懂生产工艺又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2年8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4_110222.html
上一篇7000字理想L9实测长评:“人车解耦”与“人机共驾”的共生火花
下一篇离大谱!小米12S Ultra居然被这手机完虐?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