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晚期肝癌患者抗癌已经三年多,病情稳定,这是如何做到的?

晚期肝癌患者抗癌已经三年多,病情稳定,这是如何做到的?

一名晚期肝癌患者,经过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之后,再次使用了局部放疗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随访时间达36个月。患者肝脏病灶稳定,总体受益良好,我们来看看患者的总体治疗历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组合治疗,多管齐下

一名54岁的男性患者,2019年8月经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脏多发实性结节,不排除患肝癌的可能,但患者未进行进一步具体的治疗,只是自行使用中草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2019年5月,患者出现右侧胸痛,经过胸部CT扫描显示胸骨骨质破坏,考虑有骨转移。

2019年7月,患者前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发现肝部右前叶有一个4.2厘米✖️2厘米✖️2.9厘米的病灶,肝脏有多个亚病灶。在肝脏右前叶的门静脉上支发现有疑似肿瘤血栓。同时全身骨扫描发现有腰椎转移的可能,甲胎蛋白AFP呈升高趋势。最终肝部活检穿刺证实为肝细胞癌,伴随有多发性骨转移。

综合患者的整体情况,推荐对骨转移病灶进行放射治疗,同步或序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局部放疗。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期间,患者总体情况良好,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是腹部的CT检查显示,肝部病灶变化不明显,同时甲胎蛋白AFP开始升高了。

 图1.肝部病灶随着治疗时间的变化情况

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患者开始使用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同时每天服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5个月之后检查显示肝部病灶稳定,但是甲胎蛋白AFP数值再次攀高,达到了60微克/升。

2021年3月,经过9个月的治疗之后,腹部CT显示肝脏部分病灶变大了,甲胎蛋白AFP数值达到了293.1微克/升,确定为病情进展。患者开始改用每天服用8毫克的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

2021年8月,腹部CT检查显示肝部病灶比之前增大,甲胎蛋白AFP数值达到了1086微克/升。由于仑伐替尼使用的时间很短,因此没有停用仑伐替尼,而是选择了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这次治疗起效了,到2021年8月20日,甲胎蛋白AFP已经降低至169微克/升。

图2.患者治疗期间甲胎蛋白AFP的数值变化趋势

如上图所示,患者的甲胎蛋白AFP一直缓慢上升,直到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终于呈现出一个陡然下降的趋势。

截止2021年10月14日的检查表明,肝脏病灶稳定。患者在经过多次耐药和换药的转折之后,获得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启示

案例中的患者,存在多发的肿瘤病灶,同时伴随肝外部转移以及多处骨转移,门静脉内的肿瘤还有血栓形成,确诊为晚期肝细胞癌。经过治疗之后,总体生存时间长达三年,体力评分也不错,这是很难得的。

我们回顾患者的治疗历程,患者的甲胎蛋白数值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最后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终于让甲胎蛋白数值降下来了。肝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是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经动脉栓塞化疗是临床上使用多年的肝癌治疗手段,在本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关键时间点使用这个治疗方式能起到较佳的助攻作用。

临床试验中,有将PD-1抑制剂、靶向药物、经动脉栓塞化疗这三种治疗措施组合起来的研究,之前癌度也写过相关的治疗案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中,当患者整体体质适合时,采用三种治疗措施组合治疗,或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相关的临床研究来予以证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6_136505.html
上一篇益生菌竟然是“假药”?
下一篇生育后,她们身上出现了奇怪的咬痕……

为您推荐

“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华获批肝癌治疗新适应证

“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华获批肝癌治疗新适应证

近日,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国内俗称“K药”,商品名:可瑞达)在中国适应证又下一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或含奥沙利铂化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治疗。这是自2018年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以来,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的第9项适应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