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朱棣的一场豪赌,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为何朱棣的一场豪赌,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建文帝登基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削藩。削藩这件事虽然势在必行,但是建文帝和他的书呆子智囊团却不明白,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吃太多是要出人命的。

果不其然,一直盘踞在北平的朱棣,看到自己的兄弟相继被皇帝侄儿收拾,他深知这些兄弟都是自己的前车之鉴。终于决定起兵造反。

起兵之前摆在朱棣前面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不造反,也许皇帝侄儿会对自己网开一面,优待自己。也许皇帝侄儿因为忌惮,而杀了自己。

二是造反,赌一把大的,赢了就是千秋万代的功业。败了就是身首异处,遗臭万年。

不管如何选择,风险都很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如果选择造反,则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造反之人则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朱棣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人,怎能仰仗他人鼻息生存,于是最后决定造反。

虽然前面有父亲朱元璋造反的成功典范,但是朱棣从本质上跟朱元璋并不一样。朱元璋的出身很低,经常食不果腹,父母去世后,连一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不管走哪条路,好像都不会比此时更惨了。

不但如此,元朝已经走到尽头,天下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元朝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朱元璋只是众多起义军中的一支,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是正统谁是异端,都是英雄好汉。

朱棣的情况截然不同,他造反造的是自己家的反,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而且朱棣并不像曾经的朱元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朱棣不但是穿鞋的,而且还是藩王,不造反也许一样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一旦起兵,就是射出去的箭,开弓没有回头的路。成了可以成为九五之尊,败了就是遗臭万年的乱臣贼子。而且人总有侥幸心理,纵使皇帝削到自己的头上,也可能保全性命和荣华富贵。所以这个决心并不好下。

正当朱棣举棋不定的时候,有一人比朱棣还着急,就是后来永乐朝的黑袍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一直帮助朱棣下决心造反,终于让朱棣心中没有任何顾虑。姚广孝还给这次造反活动,起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字“靖难之役”。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朱棣从来不想造老朱家的反,而是自己做为藩王,不忍看到朝廷、皇帝被小人蒙蔽,自己是来帮助皇帝除奸臣的。

虽然谁都知道朱棣的真实目的,但是毕竟也算是师出有名。

靖难之役开始了,这条路并不好走。朱棣不但是一个冒险家,更是一个身经百战的王爷,对于战争他并不陌生。

朱元璋去世前,为了自己孙子朱允炆能够驾驭群臣,把不听话的全杀光了。其实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规律,但凡是个有能力的人,基本上都不是一个听话的人。剩下的武将,可以说都不是朱棣的对手。

朱允炆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只看到了朝廷佣兵雄厚,朱棣佣兵数量简直不值一提。没有看到朝廷中已经没有卓越的将领,打仗从来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朱棣本人就是最好的统帅,朝廷中无人能出其右。

单纯的建文帝下了一道圣旨“千万不让朕背上杀害王叔之名”,这简直是给朱棣一道不限次数的免死金牌。后来的大战中,朱棣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因为从对面来的每一支箭,都可以非常完美地绕开朱棣走开。

后来朱棣攻入北京城后建文帝下落不明,也许建文帝正躲在某一个角落,为自己曾经这句天真无邪之语,悔得肠子都青了。

历尽万般苦难,朱棣的一场豪赌终于赢了。对于朱允炆来说,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而对于朱棣来说,一切还刚刚开始。

不管靖难之役有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造反就是造反,就算你成为天子,也没有能力堵天下悠悠众口。

朱棣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认真搞事业,告诉天下人我朱棣的能力绝对碾压朱允炆。

外交上不但多次出征北元,还派郑和多次下西洋,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天朝上国的雄厚实力。在内编修“永乐大典”,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宝典。

朱棣最后赢得了一代英主的称号,这一场“靖难之役”才算真正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7057.html
上一篇皇后当领导的能力不太行,但讨好领导的本事无人能出其右
下一篇故纸留声——平谷老村大姓起源品读(二十)夏各庄镇安固村大姓家族姓氏起源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