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看鉴历史】春秋名相成功人生启示录

【看鉴历史】春秋名相成功人生启示录

春秋名相成功人生启示录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而能够称霸的诸侯,身边必定有几位超一流水平的股肱之臣辅助。管仲改革行政、发展经济、整顿军事,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登上霸主舞台的诸侯强国,被后世赞誉为华夏第一相。对于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有一副对联做了最精彩的诠释: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这说明: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实力,也离不开赏识你的领导以及知心交心的朋友。

交叔牙万古高风

大家知道,中国有个成语叫“管鲍之交”,说的就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出身贵族世家,但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衰落了。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是跟着母亲长大的。他做过马夫,做过小商贩,也当过政府的小职员。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最幸运的是认识了鲍叔牙。鲍叔牙也出身于周朝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但他的家境比管仲好得多。他们俩生死之交的情谊,一直伴随并影响着管仲的整个人生。

他们俩起自社会底层,一起经商。最初,鲍叔牙出钱,管仲经营。鲍叔牙认为管仲有学问,读书比较多,但因为他家里没有钱,所以就让他用管理来投资。但他们很快就亏本了。后来转由鲍叔牙来经营,管仲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仅挂名而已。有了盈利就分成三份,但管仲从三份里拿走两份。这让鲍叔牙身边的人很不习惯,他们看不下去,就说哪有这样做朋友的——一不出钱,二不出力,赚了钱带你分,你还拿大头。但是鲍叔牙非常理解,他和他手下的人说:这要理解,他家里很穷困,还要抚养老母亲。

既然做生意不行,管仲就帮鲍叔牙出点子。鲍叔牙就按他的办法去做,最后却使他俩陷入窘迫的地步。但鲍叔牙不仅不怪罪他,还对那些埋怨管仲的人说,做任何事情都既要看机遇,也要看时机。不是他没有才干,而是时机不好。经商不行,管仲就到齐国报考一个小官吏,开始做公务员。但他这样有大才的人,怎甘心在底层受人制约,因看不起基层的小领导,所以他很快就被开了,入仕也不成。恰逢齐国在强大的过程中要对外用兵,于是在齐僖公时代,鲍叔牙和管仲一起报名参军。结果打仗的时候,管仲三战三走。鲍叔牙的手下说,哪有这样做朋友的,一事无成,打仗又怕死。但鲍叔牙很理解他。鲍叔牙跟手下的人说,他不是贪生怕死。他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亲,如果他战死,老母亲无人抚养,晚景会很凄凉。

管鲍之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朋友怎样,都要不抛弃、不放弃。难怪管仲多次对人讲: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后来他们俩在齐国逐渐有了名声。管仲被齐僖公聘为他二儿子——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当了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公子小白的师傅。齐僖公二儿子还有另外一个师傅,叫召忽。齐僖公死后,三兄弟的大哥继位,就是齐襄公。齐襄公生活上有些不拘小节,做事不大靠谱。管仲和鲍叔牙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国内,作为备位储君都会有危险。他们就决定出国去避难。管仲和公子纠就逃到鲁国去了,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嫁过来的公主。鲍叔牙和小白就选择了莒国。这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各为其主,分在两地,等候时机。果然,内忧外患一起来。齐襄公被军事将领和齐国其他的贵族联合发动的军事政变推翻了。于是,就要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产生一个君主。在这个混乱的状况下,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得到消息后,便辅佐他们的主人(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回自己的都城。

鲍叔牙借用莒国的军队,护送公子小白从莒国往齐国赶。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也往齐国赶。后来他们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于是管仲决定自请先行,亲率三十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人马过即墨三十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等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钩,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他们日夜兼程,很顺利地赶回齐国都城,于是公子小白担任了齐国国君,也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齐桓公。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管仲认为小白被他这一箭射死了,主公的竞争对手没有了,所以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他们放慢脚步,从从容容地赶回齐国都城。但等他们赶到城里时,才发现已经晚了。齐桓公继位以后,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鲁国被打败了。齐桓公趁得胜之军兵临城下、重兵压境之时,要求鲁国处死他的哥哥公子纠,交出召忽和管仲。

管仲被囚车押解回齐国,鲍叔牙亲自在国都前的一个郊区迎接他。管仲见到鲍叔牙,百感交集,此时他已是阶下囚,而鲍叔牙是齐国身居高位的有功之臣。但对于该怎样任用管仲,鲍叔牙再一次显示了他作为知己朋友的重要作用。他不是居高临下地对待朋友,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因管仲过去和他立场不同,或者因齐桓公的一箭之仇,而有所忌恨或有所报复,反而发自内心地推荐他担任比自己更高的职位。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大才。如果你只想让齐国保持一个中等水平,维持齐国不乱,安安静静地做个守城的国君,那么任用我和其他的一些元老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让齐国富国强兵,成就一番霸业,把齐国打造成一个和周围国家不同的强国的话,就非用管仲不可。为了进一步说服齐桓公,鲍叔牙从五个方面列举管仲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即:作为一个治国者,在宽惠爱民方面,我不如他;在治国不失权柄,善于运用权力治理国家方面,我不如他;管仲守信用,重承诺,在忠信以结交好诸侯方面,我也不如他;在制订礼仪,示范于四方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在军事方面,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地投入战斗,我也不如他。他说管仲就好比老百姓、人民的父母一样,他非常了解人民的情况,而你要想治理好人民、治理好儿子,就不可能不用他们的父母。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后来更是定格为成语——管鲍之交,成为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词。这个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对如今的我们仍然有很多的教育借鉴意义。

相桓公一匡天下

管仲成为齐相之后,又是怎样与齐桓公结成深厚的君臣之谊的呢?

齐桓公和管仲有一箭之仇,他为了成就齐国的霸业,不计前嫌,很慷慨地赐与管仲高位。当年管仲被囚车押回齐国的时候,齐桓公亲自到齐国的都城外去迎接他,二人同车入城,管仲就坐在君主的旁边。史书里记载,他们俩同车入城的时候,“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当初差点儿被一箭射死,现在俩人竟同车入城。

作为君主的齐桓公,始终以振兴齐国、成就霸业为重。他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识人,敢于用人,放手用人。在中国古代的国君当中,这样的人是很难得的,不记仇,不纠缠人才的细枝末节。如果有人告状,进谗言,齐桓公就说“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他尊管仲为仲父,有大政要事,要首先向管仲报告,然后再告诉我。“有所执行”,定下来要执行的东西,“一凭仲父裁决”,由他来裁决,由他来决定。齐桓公的宽广心胸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管仲和齐桓公君臣之间,敢于交心,善于交心。管仲有心里话,敢向齐桓公说;齐桓公有心里话,也能跟管仲说。齐桓公梦寐以求的是富国强兵、成就霸业,但他又有所担心。比如,有一次他和管仲谈心的时候,甚至说出自己的毛病和缺点,而且咨询管仲,自己的这些毛病是否会对领导齐国成就霸业造成影响。

齐桓公向管仲直陈他的三大问题:第一点,我喜欢打猎。每次打猎,下午出去,不到天黑、四野里空寂无人的时候就不回来。管仲说,这个不算什么大事,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第二点,我好喝酒。每天也是从夜里喝到天明,喝起酒来,杯子丢不掉。管仲说,这算一个毛病,只要不过度就好。齐桓公又说,我第三个毛病是“好色”,喜欢美女。管仲说,对于一个国君来说,这也不算是太严重的问题。这是齐桓公和管仲的对话。

齐桓公尊他为仲父,也确实把他当成父辈来对待。史书考证,当时管仲比齐桓公大了十几岁。所以齐桓公对管仲很尊重,什么事情都告诉他。而管仲也很直率豪爽,也敢和齐桓公交心,敢于向齐桓公要钱、要地位。

有一次他就和齐桓公说:主公啊,不行了,我最近干不下去了,这个国家没法治理了。齐桓公说,怎么回事呢?他说,我现在是“贱不能临贵”,意思是我的官太小了。刚开始给他的官相当于大夫,虽然齐桓公把大政委托给他,但是他的官位、品级并不高。他说贱不能临贵,意思说我这么低的地位无法管理贵族和比我更高官阶的人。齐桓公一听,马上封他为上卿。

过了一段时间,管仲又找齐桓公:我又不行了,国家没法治理了,我又干不下去了。齐桓公问怎么回事?他说,“贫不能使富”。和朝廷当中的很多大臣相比,我的经济状况比较差,容易被人看不起。所以在那些很富足的官员面前,我是没办法管他们的。我说话腰杆子不硬,感觉不太好。齐桓公二话没说,加大他的封地。

过了一段时间,又不行了。齐桓公问是什么原因?他说,“疏不能治近”。我起自布衣,出身贫寒,但是齐国宫廷里的很多大臣都是贵族出身。我和大王的关系,从血缘和其他关系上都比较疏远,而很多大臣的关系比我要近得多。所以我推行政策的时候,一层一层贯彻下去有点难度,权威不够。齐桓公一听说这话,就仿照周武王任命姜子牙为尚父的例子,尊管仲为仲父。管仲理直气壮地要官、要钱、要地位,不是为了个人要,是为了推行政策、履行岗位职责才有所要求。

齐桓公能够把他的“三担忧”告诉他,而管仲能把自己履行职责所需的“三要价”告诉他,两人关系之深厚可见一斑。他们俩能够推心置腹地交心,是一种真诚的君臣合作关系。管仲在齐国实行了全面的改革,而且推行得非常深入,且自己能够得以善终,是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成功的改革家之一。这和他遇到齐桓公这样通情达理的领导,关系很大。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蓦然回首,邂逅经典文化。

 本文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20931.html
上一篇曹操帐下五大谋士之一的贾诩为何被称为“毒士”?他都做了哪些事
下一篇康熙最精明的皇子:手握兵权,却不参与九子夺嫡,历经三朝得善终

为您推荐

李斯是千古名相,政治手腕极高,为何却会最终输给赵高?

李斯是千古名相,政治手腕极高,为何却会最终输给赵高?

李斯之所以会输给赵高,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的话,一是因为秦法不允许他有太大的权力,二是因为赵高代表的其实是胡亥,真正要杀李斯的也是胡亥。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斯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他身后整个秦朝官员系统的支持。这一点,其实才是最致命的。想要说清楚李斯败给赵高这件事,我们还得从秦始皇没死那会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春秋时期定下的规矩,为何后世都不遵守了?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斩了来使,那会怎样?没法联络了呗,还能怎样呢?古代民间通讯基本靠吼,两国之间,肯定逼格要高一些,就不能乱吼了,互相派遣使者,是上策。一来可以通过使者的素质,体现本国的人才水平有多高。二来可以达到基本的对话功能。如果把人家的使者给斩了,那如果人家要求和呢? 还敢派使者过去和谈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