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朝当皇长子降生并被封为皇太子之后,为何皇后就再也没生育了

明朝当皇长子降生并被封为皇太子之后,为何皇后就再也没生育了

上下五千年,近现代全涵括

不一样的历史,要你好看

文:牛奕达

古代传位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中国古代是皇权政治,皇帝把皇位传给儿子,这就是“家天下”。古代的皇帝多妻多子,该把皇位传给谁呢?

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早在春秋时代就解决了。《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注意,这里边有以下几点:

第一、立储首先要看血统而不是看能力和年龄,所以储位要传给嫡子而不是贤明的或是年龄大的儿子。什么是嫡子?“嫡”是指正妻,与“嫡”相对的就是“庶”,侧室。所以嫡子就是指正妻生的儿子,而庶子就是侧室生的儿子传位要传给嫡子而不要位给贤明的儿子,这是为了使儿子们“无争”,如果立“贤”,那么谁是“贤”?最终就会让儿子们争先恐后地争取继承权,这样就有可能是家国内乱,而嫡长子是一出生就定的,定他为继承人,那么别人就不会争取了。

第二、血统一致的情况下,立储遵循长者优先,如果嫡妻生有许多儿子,长子有优先权。如果嫡妻没有儿子,那么就要把儿子按照年龄排序,年长者优先。这主要是着眼于避免大权旁落。

从此,我们就能列出一个接班人顺位:嫡长子>嫡次子>庶长子>庶次子

▲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

这样一个接班人顺位是为了避免争斗。但是,这只是理论上了可以避免,实际上争斗在哪朝都不曾歇止。

因为本文原因,我再多说一句《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中所说的第二句“立子以贵不以长”,如果有嫡子,但嫡子年龄小,而庶子年龄大,那么也要立嫡子。这有些不合理,所以我们从“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一句就能看出。“福”不常有,但长子常有,你立长子的话,社稷有一位“长君”就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怎么还用期盼的态度?这就说明如果有嫡子,就算再小也要立。

著名的例子就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嫡子是皇二子胤礽,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胤禔。皇帝立太子立胤礽,胤禔不服,还曾经在康熙一废太子时建议康熙杀死胤礽,后面还被揭发曾经魇镇(诅咒)胤礽,最终落得个终生高墙圈的下场。

 ▲明朝版图

>>>>

明朝很少有嫡子

但是明朝很奇怪,那就是皇太子很少是嫡子。

明朝(除去南明和追封)一共有皇帝十六位,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后英宗复辟)、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以及明思宗朱由检。

这其中,抛开明太祖朱元璋外,另除去以长孙继位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和三位兄终弟及的朱祁钰、朱厚熜和朱由校和明穆宗朱载垕以遗诏继位外,一共还剩下九位皇帝。在这其中,嫡子身份的只有朱高炽(明仁孝文皇后徐氏)、朱瞻基(明诚孝昭皇后张氏)和朱厚照(明孝宗孝康敬皇后),其余全部是庶出。

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因为皇后不能生育?这个有可能。但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 明宣宗行乐图

>>>>

胡皇后离奇“让位”

 明宣宗朱瞻基原配胡皇后原名胡善祥,山东济宁。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被选为皇太孙朱瞻基妃;又于洪熙元年(公元1378年),随着丈夫朱瞻基升格为太子升为皇太子;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她立为皇后。但是虽然她贵为皇后,且忠厚善良,但她没有生育儿子,不过有两个女儿。料想不过数年,一定能产下嫡长子。但是,历史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宣宗最宠爱的女人孙贵妃,诞下了皇长子朱祁镇(后来的明英宗),之后,朱瞻基竟然在宣德三年春,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皇后没有儿子,但是并不是不能生儿子。生下儿子不就是嫡子么?可为什么朱瞻基迫不及待地逼她让位,然后把太子之位授予庶长子朱祁镇呢?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后更名朱见濡

之后的蹊跷事越来越多。

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是朱祁镇妃子周氏,他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未满两岁的朱见濬被立为皇太子,当时皇后钱氏尚在;明孝宗朱祐樘的生母是纪氏,他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被立为皇太子,当时皇后王氏尚在;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是李氏,他于隆庆二年(公元1568)当时皇后陈氏尚在;明光宗朱常洛生母王氏,他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被立为皇太子,当时皇后(同样姓王)尚在;比较特殊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时太子妃已死,且继位未满一月就死了,所以谈不上皇后。

而且当皇长子降生并被封为皇太子后,皇后就再也没生育。这说明什么?皇帝基本不去临幸皇后了。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

>>>>

揭开盖子的是明神宗

明神宗时期有一个长达十年的“争国本”事件,说的是明神宗长子朱常洛迟迟不被封为太子,因为明神宗喜欢老三朱常洵,想立他为太子,但是朝臣们不答应。明神宗为堵悠悠之口,宣称长子非嫡子,要等皇后降下嫡子再说,结果引发大臣指责皇帝很久不去临幸皇后。

之后,就在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年正月,明神宗又出招数——为了能册立朱常洵,下诏书给首辅王锡爵,要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以后再择其中善者为太子(目的是提高皇三子的地位,使之与皇长子地位相同,以便能更容易进一步),王锡爵鉴于嫡子说法,上疏请由皇后抚育长子,如此长子就是嫡子,但此举顿时引发朝中哗然。因为王的说法,等于指朱常洛还需要补办一道特殊手续(由长进嫡),质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引发大臣们指责,结果王锡爵无奈自劾请辞,而明神宗也迫于众议收回了成命。

这从事实上证明了笔者的两个推测:一,大臣们根本蔑视嫡子,只要是长子就要封太子,不管他是不是嫡子;二、皇帝在降下长子后就不再去找皇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

>>>>

原因究竟是什么?

因为在敬天法祖的大明,朱元璋曾经颁布过一部《皇明祖训》,其中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这里边规定的比较模糊——在朝廷无皇子、必须采用兄终弟及时,须立嫡长子,这就是说,当必须从皇帝的弟弟中挑皇位继承人时,“立贵不立长”。那么,如果皇帝有儿子,既有长子又有嫡子呢?朱元璋并没有说。这里边的原因可能是,朱元璋的马皇后并没有儿子。

当时的皇太子朱标并不是嫡子。后世史书中称他为嫡子,但当时就有人怀疑——据明末清初的潘柽章等人考证,朱标应为朱元璋的侧室李淑妃所生。从《皇明祖训》里边朱元璋的话也能反证:如果朱标是嫡子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写上“凡立皇太子,须立嫡不以长”,这里边应该是朱元璋自己也犹豫了,如果这么写,大明朝自他开始就要破坏他立的规矩了。但是几千年的规矩又使他不得不妥协,最终只好提出这么一个模糊的说法。

▲《皇明祖训》明洪武刻本

好了,自从祖宗那时开始就不立嫡子了,以后更不好坚持。尤其是从朱棣起兵靖难,就更不好提嫡子继位——朱棣曾经谎称自己是马皇后儿子,但是当时大臣们都怀疑。

这更加证明了笔者刚才的两个推测。至于第二条,恐怕是大明皇帝还是畏于几千年的成例,不敢在有嫡子的情况下立庶长子,因为害怕嫡长并存,故而只要立了太子,就不能再让皇后生孩子!

上下五千年,近现代全涵括

不一样的历史,要你好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4797.html
上一篇从底层小民摇身变成秦国万元户,他只用了一个办法…
下一篇这里的秘密电台与长征中红军保持联系!上海路易·艾黎故居将于近期开放

为您推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身为契丹皇太子,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为何叛变,逃到后唐?

930年,也就是后唐的长兴元年,后唐明宗李嗣源接待了一位来自远方的特殊客人。此人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子,昔日契丹的皇太子耶律倍!身为契丹皇位的继承人,耶律倍为何背弃自己的国家,离开北方草原,辗转来到中原地区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耶律倍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一、人皇王899年,耶律倍出生
史枢:蒙古名将,皇后给他倒酒,享年67岁

史枢:蒙古名将,皇后给他倒酒,享年67岁

1258年,史枢击败宋军,夺取要塞。庆功宴上,蒙哥大汗让皇后给史枢端茶倒水,直言:“蒙古立国以来,从未有皇后给将领赐酒,史枢是第一人,你们要多向他学习。”史枢,史天安的儿子,史天泽的侄子,蒙古“汉军”名将,骁勇善战。1211年,成吉思汗率兵攻打金国,史秉直聚集民众,结寨自保,后投奔蒙古。史秉直有三个儿子,史
东宫讲读——专为皇太子学习而特设的讲席

东宫讲读——专为皇太子学习而特设的讲席

作者:史遇春中国历史中,有“经筵”一说。所谓经筵,就是儒臣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或云,经筵始于西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前7年在位),简单查核史料,此说或不准确。汉代以后的帝王,也有类似经筵的行为,例如,北魏孝武帝(元修,公元532~535年在位)曾在显阳殿听儒臣讲《孝经》、《礼记》等;不过,此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没有同时去世该如何安葬?他们是合葬还是分葬?

古代的皇帝和皇后死后都是要葬到一起,那么问题就来了,皇帝和皇后不可能同时去世吧,如果一方先去世了,那怎么下葬,是不封墓等着另一方合葬还是分开葬呢?关于处理皇帝和皇后去世是否合葬的问题,每个朝代处理的规矩都不大相同,下面就来说一说每个朝代皇帝和皇后是如何合葬的。先从两汉时期说起,其实在两汉时期皇帝和皇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