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奴才与臣有何区别?

为何历代官员自称臣,天下长河等清剧中称奴才,奴才与臣有何区别?

热播剧《天下长河》中靳辅高士奇在康熙面前自称臣,纳兰明珠索额图等却是奴才长奴才短。古代历朝历代官员普遍都称臣,为何在清朝有了“奴才”呢?

首先,“奴才”一词在春秋就已经出现了,是对待侍奉主人的下人的一种称谓。而骂人奴才是北方游牧民族粗话,是早在魏晋时代胡人传来的词语。意为无用之人,只配为奴,故又写作“驽才”。

而“奴才”能在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清朝的典章制度上,留有一个特殊位置,是基于以下原因。

清人入关前实行的是落后的奴隶主制度,“严分主奴”是一个明显的表现。奴隶主家里都拥有大批奴隶,即后来的家养奴隶“包衣阿哈”。另在清入关前,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满族人都被编入“八旗”之中,这些旗人的衣食住行包括生杀大权都归旗主管理。因此旗主与旗人的关系,简单来说也是主子与仆人。故这两类人对自家主子,均自称“奴才”。

因此,虽说满人建立了清朝,但从奴隶制大跨步到封建制度,导致很多奴隶制的习俗还保留着,这奴才的称号便是如此。

其次,在使用环境上来说,“奴才”和“臣”两种称呼,一开始算是约定成俗。在清早期,称呼较随意,尤其是汉臣。称呼什么都可以,甚至还有自称呼“我”的。旗人对本主称呼“奴才”;顺治康熙时期,逐渐形成汉官称臣,满族大臣以及加入满籍的汉人大臣称奴才惯例;雍正时期,开始打破惯例,满汉臣一律称臣,不过满臣在请安折子和内务府折子中依然自称奴才。

到了清乾隆时期,正式确定并形成制度。据《清史稿》记载,满文臣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汉文臣公私奏事一概称臣。武臣无论满汉无论公私,一概自称奴才。

两种称呼并行的终止,是在溥仪的宣统二年,开始废除“奴才”统称臣。不过,自民国之后,便也很少使用和提及了。

因此,虽然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中,“奴才”是低于“臣”的,充满贬义。但在清朝,“奴才”却比“臣”更具含金量,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因此,天下长河中索额图纳兰明珠等满臣自称“奴才”来彰显地位,表达自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是宗室的“自家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6405.html
上一篇自行车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谁是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下一篇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东厂厂督,谁才是明朝最有实力的宦官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不死,太平天国能推翻清朝吗?概率很低

杨秀清能力强悍,却缺乏大格局,即便没有天京事变,东王、北王、翼王、燕王也会各自独立,被清军各个击破,过程很精彩,失败也更惨烈。一、杨秀清没有“大格局”,缺乏进取心,采取内线作战模式不可否认,东王杨秀清能力强悍,也有魄力,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壮大,杨秀清功不可没。没有杨秀清的奋斗,就不会有太平天国的辉煌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