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常遇春若没死,会如蓝玉一样被杀吗?恐怕就没朱棣和朱允炆啥事了

常遇春若没死,会如蓝玉一样被杀吗?恐怕就没朱棣和朱允炆啥事了

一、朱元璋的死局

其实,对于朱元璋这类开国帝王来言,杀功勋从来都是最后,且还是不得已的,能不亲自出面就不出面的选项。如刘邦杀韩信,是他老婆吕后操刀完成,而刘邦只需解决实锤谋反的人。

只可惜朱元璋没有这样一位“吕后”,只有一位贤德的马皇后,而且还去世得比较早。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无助的是,全力培养出来的太子朱标,也早亡了。

此刻的朱元璋,已经进入了晚年,手下的大臣会如何想?自然都想尽快站队,且最好还能提前一步,捞个“拥主之功” ,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态势下,朱元璋最想念的就是那些“信得过的老兄弟”。

如《山河月明》中,对此就把握得非常好,急调汤和,先稳住局面。此刻就算汤和不介入“选储君”,也会给予朱元璋莫大的心理安慰和依仗感。所以“杀是不杀,不杀是杀”,从来都是最高的标准。

但凡如朱元璋这般大开杀戒了,基本上都是最无奈下,不得已而为之。就如许多人所认为的,若是朱标不死的话,蓝玉也就不会死,因为朱标就能轻轻松松镇住蓝玉。这其实便反应出了,朱元璋晚年时期的死局。

显然朱标是解开此死局的一把钥匙,那么仅有这么一把吗?

其实对于朱元璋来言,还曾经有过一把这样的钥匙,就算朱标死了只要他还活着,也不会引发蓝玉案,并能阻止靖难之役的爆发,奈何此人却死得更早,他便是常遇春!

二、徐达睡龙床

徐达、常遇春跟朱元璋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其中,朱元璋跟徐达的关系最好玩。如一次徐达喝多了,朱元璋眼见老兄弟醉得走不动,便命人把徐达抬到了自己的床上去睡觉。

等徐达醒来后就是一身冷汗——这可是龙床啊,就算朱元璋不计较,但别的臣子呢?毕竟如今的朱重八是皇上了,怎么办?徐达很快恢复平静,立刻叩首不已,高呼死罪。此事很快就被朱元璋知道了,顿时高了兴。

有人分析,这就是朱元璋放过徐达,没杀他的原因。其实笔者认为,这种解读纯属分析过度。许多事的激化,并最终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就是因为彼此没有了台阶(撕破脸皮了)。

朱元璋让徐达睡龙床,是基于彼此的感情。徐达叩首谢罪是表达感激,更是给外人(群臣)看——连徐达都这么懂规矩,谁还敢尥蹶子!如此一来,就算有人想弹劾徐达给他扣帽子,朱元璋也可以轻松下台阶,而徐达更能借此“反戈一击”。

所以,这就是情商问题,跟试探忠心与否没一毛钱关系。如在外面时,聪明的夫妻必会彼此保留一些颜面,哪怕气得恨不得掐死对方。至于回了家关起门来,谁去跪暖气片,还用得着讨论吗?

徐达和朱元璋,何尝不是如此情况?徐达必须要先承认朱元璋是皇上,给足面子,然后才能谈其他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曾指着徐达长女徐妙云吼:“这丫头好,我定了,就给我家老四朱棣当媳妇。徐达啊,你要给我好好养着。”

看看朱元璋这话,是不是纯属多余,且还夸张得肉麻——谁家的孩子谁不疼?因此,这就是朱元璋用这种夸张,向徐达传递信息:咱老朱不是不讲哥们义气的人。

那么朱元璋跟常遇春的关系又怎么个说法?貌似比徐达更牛,因为朱元璋给常遇春穿了龙袍!

三、常遇春穿龙袍

常遇春是半路投奔朱元璋的,这就注定了他跟朱元璋的“原始感情”不如徐达——人家是自小就一个村里长大的。不过,万事有利就有弊,这也就意味着对朱元璋来言,常遇春更可控,更能黑着脸骂!

比如,徐达和常遇春统兵取得大胜,一大波敌兵投降。徐达表示不能杀,常遇春却非要杀。于是徐达说:“那干脆让老大做主得了。咱别为这个吵闹。”

结果,徐达这里还在写战报呢,常遇春那里就下了刀子。朱元璋得知后大怒,一封信过来大骂常遇春。后来,有一次常遇春没杀降兵,朱元璋便又是一封信过来,把常遇春夸得跟花一样。

问题是朱元璋能这么公开,劈头盖脸的骂徐达吗?估计不敢轻易如此,彼此太熟悉,根本没啥界限感可言——倘若有,也是两人共同维护的结果(如徐达睡龙床等等)。但对常遇春,朱元璋就能“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玩得很爽。

因此这种关系,就决定了在常遇春暴亡后,朱元璋敢命画师,画一幅“常遇春龙袍图”。至于徐达则是另一种画风,出现了“烧鹅害死徐达”的民间段子——这根本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他杀功臣用得着搞阴谋?

之所以有人信,就是因徐达跟朱元璋,是光着屁股一起混大的哥们。若换个别人,哪怕常遇春,估计都没几个人信。这便是朱元璋对徐达和常遇春,不同待遇的根由。

朱元璋敢让常遇春穿龙袍,是表示常遇春是我老朱手下的第一爱将,这待遇徐达都没有,并且还让常遇春的女儿嫁给朱标。

那么费这么大劲解释,朱元璋、常遇春和徐达的关系,有何目的?就是要分析,常遇春若没有死,蓝玉会怎样,朱棣和朱允炆还能掐在一起吗?

四、常遇春若活着会这样?

其一:蓝玉会被杀吗?蓝玉之所以被杀,根本原因在于他连朱元璋的话都不听了 。为何不听了?功劳太大,一个“捕鱼儿海之战”,蓝玉端了北元老窝的同时,也让他的尾巴翘上天。之所以蓝玉如此不会做人,根本原因就在于“欠敲打”。

若常遇春活着,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必会没事就敲打小舅子蓝玉,让其懂得该如何做人。须知,是常遇春手把手带出来的蓝玉,可惜在蓝玉最需要敲打时,常遇春却暴亡了。

而常遇春之所以能成为朱元璋的第一爱将,就在于其分寸感的拿捏。所以,就算蓝玉再不可雕琢,若常遇春还活着也能压制蓝玉。 也许有人说,朱元璋会不会杀常遇春?这个基本上可以否决,理由前面分析了,就一句话:常遇春不但会打仗,更会做人。

其二:靖难之役会爆发吗?笔者认为,爆发的几率非常小。常遇春若活着,就算朱标去世了,那么他女儿常氏所生的朱允熥,也极有可能成为皇太孙。

朱元璋之所以舍掉常遇春之女所生的朱允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就在于蓝玉太能作妖,连朱元璋自己都快镇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若还留着蓝玉,并让朱允熥继位,那大明天下非炸了窝不可。

也就是说,蓝玉这位朱允熥的亲舅爷,由于太无德,太作妖,拉来了一大波仇恨,结果却作用在了朱允熥头上。这就是典型的:无德长辈,反给儿孙招祸端!

必须要明白,竞争往往是全家(族)之间展开——既有不孝子女,坑惨父母的情况,也有无德长辈,把子孙福气,都挥霍一空的事情。

所以若常遇春还活着,蓝玉就不会那么无德,祸害了朱允熥。而若朱允熥登基,恐怕历史便会改写,岂能再发生朱棣和朱允炆的靖难之役?

虽说历史不容假设,但通过假设,却往往能看出些不易觉察的问题。如本篇所谈的主旨:会做人,懂分寸,知进退者,能福荫后代,常遇春、徐达是正面例子,至于反面,自然就是那位能作妖的蓝玉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76609.html
上一篇红军到底有多少人牺牲在长征路上?
下一篇清朝屡战屡败,一位云南滇军将领却在中法战争中击毙外军最高统帅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