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倾我一生柔情,许你一世清欢

倾我一生柔情,许你一世清欢

文/安冬悦

-

01.

说到“清欢”,首先想到的便是苏轼的一首词:

细雨斜风作晚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苏轼同友人外出郊游时所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清茶野餐的风味,并由衷赞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清玄在书中写道: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

唯有热爱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清淡的欢愉。

我觉得,清淡的欢愉,是对“清欢”二字最好的诠释。

02.

清欢,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它既不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也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纵情欢乐,更不是“人生有情泪胋臆,江水江花岂终极”的悲痛无奈。

清欢,是心境空明,澄澈,可与自然共通。即便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亦能让心灵沉静,感受一般人感受不到的美好。

对于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这些极寻常的景致,更有着深深的眷恋。

浮华时代,清欢难觅,几乎所有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奔波。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心中的欲念。

生而为人,行走于天地间,免不了沾染俗气。俗气未必不好,只是俗气过多,便再也寻不着清欢,未免可惜了些。

人们常用“烟火”二字,比喻生活中的一切繁杂琐碎,这倒也十分贴切,生活中的那些繁杂琐事,正如烟火的烟,四处飘散,常熏得人泪流满面,眼睛都睁不开。

每当被“烟火”熏得无处可逃时,人们内心就会无比渴望一处清幽之地,静享一片清欢。

幸运的人找到了心中的“世外桃源”,得到了想要的清欢,不幸的人穷其一生,仍旧一无所获,只能继续忍受生活的种种,被“烟火”熏到流泪。

03.

烟火是现实生活,清欢是精神世界。最完美的人生,应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全是烟火的人生,枯燥乏味,消磨意志。

全是清欢的人生,脱离现实,缥缈如梦。

唯有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有一点需要明白,世间的路何以千万条,每一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世上的人何此千万个,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清欢。

通俗地说,世路很多,条条不同,人各有命,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比如,主妇的生活繁杂琐碎,但她的精神世界一样可以很丰富,她的灵魂一样可以很饱满。前提是,她有自己的“清欢”。

这里的清欢,可以是一件喜欢的事,也可以是一种令自己感到舒适惬意的氛围。

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安杰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的清欢便是在温暖的午后,坐在自家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品咖啡,一边与友人聊天。那一刻,她会感到特别幸福,特别满足,整个人都变得轻盈美好起来。

这便是清欢的好处。

04.

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也不能没有清欢。

身于凡尘,必须接受人间烟火,同时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清欢。

很庆幸,我已经找到。我的清欢,便是文字。

在文字的世界里,灵魂是自由的,可以尽情表达内心所思所想。

在文字的世界里,可以遇见很多相似的灵魂,共同探讨生命的真谛,共同畅饮人生这壶酒。

人生这壶酒,兑入了世间的悲欢离合,甘冽无比,愿与灵魂相似的人共饮。

缘分不论早晚,遇见便是幸运。漫长岁月,愿倾我一生柔情,许你一世清欢!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01712.html
上一篇内向自卑、不善交际,甚至没有主见,该如何打破境遇,突破自我?
下一篇《她们的名字》雷粒良缘已上线,虽不如高旭帅气,却有三点很合适

为您推荐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学术水平极高的沈括,人品却很卑劣,苏轼当他朋友,却被无情出卖

沈括说起宋代科学著作,当属《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也因此书而名垂青史,但圣人也是人,沈括本人的人品着实不敢恭维。宋代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就是出自沈括的策划。乌台诗案险些导致苏轼被处死,因朝臣反对,最后才幸以贬谪了事。一、乌台诗案所谓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1069年,主角苏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很看好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写作助手|苏轼的三友(三)顽石之性

1059年,苏轼在母亲去世回家居丧期间,做了一个怪梦。梦里一个形貌奇峭诡异的人来到面前,和他做了一番对话。原来这是家里竹轩一块怪石的精魂,这怪石百无一用,苏轼早就想把它扔掉了。怪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把自己载在典籍里的同类业绩都列举了一遍,最后说:“子今我得岂无益,震霆凛霜我不迁。雕不加文磨不莹,子盍节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及翻译

留侯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