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功高不震主,得以善终的两位明朝良臣名将

功高不震主,得以善终的两位明朝良臣名将

功臣大部分都是在开国时期,但是明朝在开国之后却还是出现了两位功高但不足以震主,而且能够善终的良臣名将。这位良臣就是姚广孝,这位名将就是朱能。

时势造英雄

姚广孝原本只是一个和尚,朱能原本只是一个燕山护卫千户,他们两个人无论是哪一个,在当时都是不起眼的角色。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他们有一天竟然能够搅动天下。

而他们能够搅动天下的原因不是在于他们的主子朱棣,而是在于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朱允炆。

以朱棣的实力,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对不敢与朝廷对着干。

虽然他的大军数量是众多藩王中最多的,有整整十几万,但是朝廷可是能随随便便够动六十万的大军。

六十万对十几万,谁的胜率更大,一目了然。更何况,朝廷的背后是整个天下,而他朱棣的背后仅仅只有北平一地。

要是不逼他一把,他怎么可能敢造反?而逼朱棣的,就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

在朱元璋看来,只要有他国来犯,他的儿子就是朱允炆最好的屏障。却没有想到一点,那就是他的儿子如果造反,该当如何?

可能在他看来,以朝廷的资源压制一个藩王轻而易举。

可是朱允炆却不这么认为,在朱允炆看来,如果不将藩王的兵权削掉,迟早有一天藩王会做大,紧接着就会造自己的反,或者自己后代的反。

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藩王的兵权必须要削掉。

朱元璋虽然有二十四个儿子,但这二十四个儿子里面的二十三个都是狗熊。

朝廷明摆着要剥夺他们的一切,虽然实际上只夺兵权就行,但是朱允炆却想一劳永逸,将他们一踩到底,直接贬为庶民。

早在削朱棣之前,就已经有五位藩王被削,这五位藩王如同羔羊一般,不敢做出任何的抵抗动作。

湘王朱柏为了自证清白,还自焚而死,简直是蠢到家。既然都有死的勇气,干嘛不敢博一把?

从靖难之役没有一个藩王敢明着自愿帮助朱棣来看,如果没有朱棣,朱允炆的削藩一定能够顺利的实行下去,但可惜偏偏有朱棣。

朱允炆削藩还没有真正的削到朱棣的身上,朱棣就已经开始反抗,率军攻占北平,杀掉朝廷在北平的官员,将北平占为己有。

因此才有了姚广孝、朱能发挥的机会。

总策划

凡是造反这样的活动,总得需要一个人将过程策划出来,然后再付出行动,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可不能随便玩一玩。

而“靖难之役”的总策划就是姚广孝。

朱棣与姚广孝的相识源自于马皇后的葬礼。当时的姚广孝还是个和尚,朱元璋给每一个藩王都安排了一个和尚。

和尚的作用是在外地为马皇后诵经祈福,而朱棣的那个和尚,就是姚广孝。

朱元璋绝对没有想到,他给姚广孝安排的任务是诵经祈福,但是姚广孝一到北平就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只做一件事,这件事不是诵经祈福,而是劝朱棣造反。特别是在朱元璋驾崩之后,频率更高。

如果说是别的藩王,早就将他交给了朝廷,但奈何这个藩王是朱棣。

朱棣原本就有造反的心,自从朱标去世以来,他就一直觊觎皇位,从他多次对朱允炆作出大不敬的动作就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姚广孝才得以存活,终于在建文元年朱棣受不了朱允炆的压迫,决定起兵造反。

关于起兵的时间、地点、以及口号,都是姚广孝负责策划。

从建文元年到建文三年,这段时间里,朱棣的造反运动没有任何的进展,每次都是在北平与山东之间徘徊。

因为朝廷的主力就在山东阻止朱棣南下。

如果就这样下去,造反的时间一长,朱棣手底下的将领以及士兵,未必会再跟着他造反。

毕竟像造反这种活动,时间越长,越没有信心。是姚广孝提醒朱棣,为什么偏偏要从山东呢?从别的地方就不能吗?

朱棣顿时醍醐灌顶,这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别人造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姚广孝造反似乎就是为了造反。

因为他造反成功后,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得到的只有骂名而已。依旧是和尚,过的还是之前那种生活,每天吃斋念佛。

唯一不同的是,到了上朝的时间,就得穿上官服,到朝廷上朝。

直到永乐十六年,他在庆寿寺去世。

相比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谋臣,他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被称为明之萧何的李善长,死于非命;被称为明之张良的刘伯温,也死于非命。

要是他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估计到头来也死于非命。

因为朱元璋杀人是无差别的,只要你是功臣,他就杀你,不管你是否淡泊功名利禄。

死于征途

朱棣手下分别有三大名将,这三大名将都是早在他当燕王时期就已经跟随在他身边的,他打了多少场仗,这三大名将就跟着他打了多少场仗。

这三大名将分别是张玉、朱能、邱福。张玉死于东昌之战,邱福死于北征蒙古,只有朱能一个人活到了善终。

整个靖难之役朱能最亮眼的表现分别在真定之战、东昌之战以及睢水之战。

真定之战他率领几十个人追着耿炳文的数万大军打,东昌之战是他从万军之中将朱棣解救出来,而张玉则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睢水之战虽然没有前两战精彩,但是却奠定了朱棣后来胜利的基础。

因为朱棣在睢水遭遇了大败,士兵、将领都想要撤退,是朱能站出来稳定了军心,士兵、将领才决定奋力一搏。

而这一博,就是决定性的一博,直接在灵璧打掉了朝廷最后的主力。

造了将近四年的反,朱棣头一次看到胜利的曙光。随着靖难之役的成功,朱能获封“成国公”。

如果不出意外,他这一辈子应该会死在北京,但是偏偏出现了意外。

永乐三年,安南发生谋朝篡位的事件,而作为宗主国的明朝理所当然的派人过去调解。

结果篡位者非但没有接受调解,还将明朝派过去的人给杀掉,彻底激怒朱棣。

朱棣下令,由朱能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安南,而朱能就是死于这场战争的征途之中。

代替他的张玉之子张辅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顺利平定了安南。

其实靖难之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改朝换代,但为什么朱棣没有对功臣进行大杀特杀的活动呢?

这主要的原因在于,朱棣面对的情况与朱元璋面对的情况完全不同。朱棣打天下主要靠的是他自己,无论是姚广姚,还是朱能,都是次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19942.html
上一篇1949年,姐姐找他帮忙,这令徐向前非常为难
下一篇为什么九个弟弟皆安分?你可能是不知道明宣宗的政治手腕有多强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为何朱棣要恩将仇报把在靖难之役中对他帮助很大的朵颜三卫剿灭?

朵颜三卫是明朝时期三个特殊的卫所统称,其部队都是装备精良的蒙古铁骑,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个羁縻卫所。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要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时朵颜三卫对朱棣帮助很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朱棣却在第三次远征漠北时期,顺道剿灭了朵颜三卫,这又是为何?其实朱棣在处理朵颜三卫的问题上算是他在位期间的一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