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趣知识|历史上被饿死的八位名人

趣知识|历史上被饿死的八位名人

粮食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哪怕是高度发达文明的今天,在海地、非洲、中美洲很多地方都存在数以亿计的百姓生存在粮食急缺的环境中。而我们因为新中国的一代伟人袁隆平爷爷的伟大发明杂交水稻而得以实现了粮食富足,所以我们是非常幸福的。

而在古代社会,因为有限的生产力以及有限的开垦能力,所以总体粮食产量相对有限,而我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是一个从废墟中重建,迎来高速增长,达到盛世,然后暴露大量问题,最后走向衰落灭亡的这么一套流程。而最大的问题自然是土地和人口的问题,一般到王朝中后期,国家人口会来到一个峰值,而土地问题就会愈发严峻,大量的土地兼并,会导致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进而成为流民。而在那个农业社会里,各地都没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提供给这些人。这些人最后只有两条出路,要么饿死,要么起义。

英雄末路

所以每到一个封建王朝末期,因为缺粮外加动乱,总会饿死很多人。但是这只是针对底层百姓,在封建社会,我们的社会呈现出相当严苛的金字塔式的结构,早农业社会,最底层的是无业佃户,然后是农民,然后是乡绅富农,再然后是寒门,再往上就是各种特权阶级了。其实除了第一二阶层抗风险能力低之外,往上的各种阶层,都可以吸底层百姓的血,只要不发生大变动,这些人基本都是饿不死的。

而历史,基本就是精英的舞台,所谓的史书,就是精英历史,这些精英自然不可能出身于最底下的两三个阶层,所以即使在生产力有限的古代,这些人也不会因为缺粮而饿死。但是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名人因为各种原因被饿死,这当中就有主动绝食而全名节,当然也有很多人因为某些特殊事变而被圈禁,导致没有食物供应被饿死。

历史上绝食成全名节的人很多,最著名的自然是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不食周粟。后来又有名将周亚夫、杨业绝食而死,种种案例有很多。而被动饿死的名人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历史上被饿死了的名人。

管仲病逝

1、齐桓公

关于齐桓公的功绩自不必说,其整合诸侯,尊王攘夷,北却赤狄,南败楚蛮,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灿烂的春秋时代。齐桓公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有不朽之功,所以后世尊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华夏也正是从齐桓公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是春秋时代的象征。

但是就齐桓公本人来说,其虽然心胸宽广,但是在治国上,确实建树不多,更多的是依靠管仲等能臣,帮助齐国在乱世间通过改革迅速强大起来,并迅速称霸天下。但是自管仲死后,再加上年纪渐长,齐桓公在政治上的缺陷暴露无遗,特别是晚年,更是到了昏聩的地步。

晚年齐桓公重用易牙、竖刁等小人,这些人趁齐桓公年迈体弱,迅速把持了齐国朝政,而他们其中有人为了巩固权力,打起了齐桓公几个儿子的主意,这些人梦想扶持一个公子起来成为国君,以保证自己能够长久的享有大权。然后就引发了齐国著名的五公子之乱,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

而此时病重的齐桓公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被佞臣困在了宫中,无人照顾的齐桓公最终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被忙于争夺国君的几个公子所忘记,最终饿死于宫中,去世后六十七天,都无人管,怎一个凄凉了得。

叔孙豹

2、叔孙豹

春秋末期鲁国著名的外交家,因为当时吴国大贤季札传播华夏正音而成为了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对于后世来说,叔孙豹曾提出三不朽理论,影响了华夏两千多年的文人,也就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就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文人们追求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出处。

叔孙豹早年在齐国为质,在路上与一个女子有过一夜露水情缘,后来在齐国又娶了齐国宗室的贵族女子,并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有一天,以前有露水情缘的女子给叔孙豹带来了一个儿子,起名“竖牛”,一直养在身边。

后来,叔孙豹离开齐国归鲁,齐国娶得的妻子改嫁,叔孙豹带回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却引发了竖牛的不满,竖牛设计,迫使叔孙豹除掉了嫡长子,又赶走了嫡次子,身边只剩竖牛。叔孙豹病重时,叮嘱叔孙豹找回嫡次子继承家业,竖牛对此更是不满,直接下了一道命令:“家主需要静养,任何人不得打扰!”

自那之后,竖牛不再准送食物给叔孙豹,直接导致了叔孙豹数日后便饿死于自己家中。

赵雍被囚禁

3、赵雍

英雄一世的赵武灵王,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赵雍是我国骑兵改革的最重要的人物。赵雍继承其父亲赵肃侯的遗志,临危立命,在赵国内部大兴改革,胡服骑射,带领地处边陲的赵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天下能在军事上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但是赵武灵王却在盛年之时,选择禅让,将王位传给了次子赵惠文王,赵武灵王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自己可以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赵惠文王在肥义的扶持下,很快就熟谙赵国政治,赵雍可以一心一意掌握军队,坐观天下局势,两元政治下的赵国本来相安无事。

但是惠文王长子公子章因为母亲早逝而失去了太子之位,在惠文王即位后,便一门心思影响赵武灵王,甚至故意卖惨。最终赵雍受到了影响,再加上自己在做决定时多次受到惠文王的掣肘,于是赵雍便有了新的想法,想要给大儿子一个交代,然后自己还能重新掌握大权。赵雍拟定将赵国一分为二,赵惠文王依旧是赵王,公子章则另立为代王。赵雍则当两位国王上面的老大。

此举遭到了赵惠文王的极力反对,双方出现了对峙的局面,公子章打算举兵,但是事情外泄,赵惠文王先下手为强,举兵击败了公子章,将赵雍困在了沙丘宫,撤走了沙丘宫中的所有仆役,只留赵雍一人在里面,也不提供粮食,最终三月后,赵雍饿死于宫中。

邓通钱

4、邓通

邓通,曾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一人掌管一个国家的货币,最后却落得身无分文,成为天下最贫穷的人。邓通是西汉文帝时期的人物,因为某种不得而知的原因深受汉文帝宠爱,在汉文帝默许下,开铜矿,铸造钱币,当时市面上流传的钱币就是“邓通钱”。

但是等到汉文帝驾崩之后,汉景帝并不喜欢这位汉文帝的宠臣,先将邓通罢免,后又将其下狱,邓通所有财产都被没收,出狱后身无分文,还没有谋生的技能,只能寄居在别人家,靠别人接济度日,最终饿死。

梁武帝佞佛耗空国力

5、萧衍

梁武帝萧衍,和赵雍差不多,本是一国之君,最终因为自己作,导致不得善终。梁武帝早年从南齐手中夺取了江山,然后励精图治,将南梁建设得富强昌盛,但是在位二三十年之后,不知哪根经搭错了,开始参悟佛教,从那时起,梁武帝不近女色,一心修佛。

在全国范围内大兴佛教,建立了数百座寺庙,这也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来由。而且梁武帝一生还多次出家,逼迫朝廷每次都花上亿钱去寺庙中将其赎回来继续当皇帝,经过这么一折腾,南梁国力急转直下。

到了梁武帝统治末期,南梁已经腐朽不堪,这时被慕容绍宗击败的侯景走投无路投奔南梁,梁武帝接纳了侯景,却没有想到,却引狼入室,南梁的腐朽被侯景这支利剑拦腰斩断,侯景在南梁宗室的带路党的引领下,很快就拿下了建康城,侯景顺势包围了南梁都城。在守城名将羊侃去世之后,侯景攻破了建康城。将梁武帝困在了台城,而外来勤王的大军却在周边踌躇不前。

侯景围城数月后,攻下了台城,俘虏了梁武帝,将生病的梁武帝困在皇宫中,而且不怎么提供食物,最终英雄一世的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了皇城里。

蔡京被流放

6、蔡京

蔡京,北宋末年政坛的传奇人物,一生四起四落,四次担任北宋宰相,掌权17年之久。后世将蔡京列为北宋末年的六贼之首,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也不算太冤枉他。蔡京掌权前期,作为新党人员,确实做了一些实事。但是掌权后期,因为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蔡京成为了一个十足的大贪官,打着宋徽宗的名义,大肆敛财。

在宋徽宗和末年,蔡京逐渐失宠,特别是在宋钦宗时代,蔡京被贬斥,而墙倒众人推,朝廷的官员们争相举报蔡京的不法行为,蔡京被一贬再贬,而民间也跟风各种打击蔡京。这位曾经的朝廷宰相如过街老鼠般流窜在各种被贬的路上。传言,在去潭州的路上,百姓不愿意卖蔡京食物,蔡京本就八十来岁了,在饥饿和舟车间患了重病,不久便去世了。

严嵩

7、严嵩

严嵩,被后世誉为明朝第一奸臣。早年,严嵩是一个满腔热血的正义之人,但是在经历了政治的毒打之后,于不惑之年顿悟,开始成为了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他全心全意讨好嘉靖皇帝,一心媚上。靠着这招,严嵩打压了异己,很快就走上了政治巅峰。后来更是击败了夏言,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自此掌权大明王朝15年以上。

严嵩掌权期间,贪污腐败,祸害百姓,残害同僚,不修边防,导致蒙古大军长驱直入,骚扰北京周边。如此种种,最终遭受了雷霆之怒,嘉靖皇帝开始对严嵩极为不满,再加上严世蕃不知收敛,惹得天怒人怨,严家的末日也就到了。先是严世蕃被流放,严嵩被提前退休。后来严世蕃事情败露被灭门,严嵩家财散尽,仅仅得以身免。

严嵩由于年老,没有生活技能,只能在民间卖字,后来因为名声的原因,断了生计,只能寄食于墓舍,最终饿死,无人安葬,也无人吊唁。

索额图下狱

​8、索额图

索额图出身于正黄旗,其父索尼曾权倾朝野,其侄女是清圣祖孝诚仁皇后,可谓是一门显赫,索额图一生有过很多辉煌,最著名的自然是出使尼布楚谈判。但是索额图参与了康熙后期的九子夺嫡事件,作为太子的舅公,索额图自然是太子最大的倚仗。

不过最后的结局是,太子被废,立下赫赫功劳的索额图,被康熙囚禁,想要绝食抗议,更加引发了康熙的不满,加重了对索额图的惩罚,最终被饿死于狱中,全家也被连累,几乎被灭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7060.html
上一篇有声读物|长城村里寻齐长城遗址
下一篇他一生与蒋介石为敌,被软禁33年,直到2014年,他的冤屈终得平反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当“祖宗之法”遭遇“得君行道”:北宋的政事和史事

袁春希/访并文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北宋历史中的政争与权力的交叉,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还有来自理想世界与道德观念的交锋。北宋在政治与军事上的积贫积弱,作为一种背景,也凸显了这种交锋的激烈。然而这种交锋势必借助于最高权力的选择。这使得当时的士大夫有了“得君行道”与“以天下为己任”的幻想,也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东方金字塔”,战国时期齐国四王冢,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据淄博文旅: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东岸,有四座巍峨耸立的山丘,且均匀排列,互相连属。夏天,青葱翠绿,气势磅礴。冬天,雪雾朦胧,显得更加神秘、壮观。其实,这不是山,而是战国时期齐国最鼎盛时期的四个君王的王陵。齐国四王冢四王冢呈东西排列,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自西向东,齐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