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沂蒙“廉圣”—明代铁板御史李柰

沂蒙“廉圣”—明代铁板御史李柰

(文/蒙阴县第五中学:李太军)元朝末年,兵荒马乱,战伐不断。有一李姓人家,从遥远的甘肃陇西,随木华黎东征山东,立下赫赫战功,官至金牌千户,辖管蒙阴(新寨镇),落脚在蒙山北麓北店子庄,遂繁衍生息,历时九百余年,长久不衰。从金牌千户,到监察御史、布政司参议、户部郎中、兵备道副使,其世代为官,家风淳朴,清正廉洁,不畏权势,匡扶正义,为国为民不为私,书写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故事。其家族“一门三进士、父子九登科”声名远播,嘉靖皇帝丁未赐“世科之家”、朝廷立“世科碑”于蒙阴古县城东大门以颂扬。这个家族就是以“廉圣”李柰为代表的蒙阴李家保德村李氏家族。

清康熙廿四年《蒙阴县志》:“李柰,家世业《春秋》,魁乡荐,宣德丁未进士。授行人,选南京监察御史,升陕西左参议。风采凝重,卓有政声,关中至今颂之”。

李柰(1391—1463),字时珍,明朝人,其故里临沂市蒙阴县李家保德村。李柰先后任行人司行人、南京四川道监察御史、陕西布政司参议等职,史称“铁板御史”,西人又称“李佛”,是一位尽心国事、一心为民的清正廉洁之官,影响深远,堪称“廉圣”。

一、廉洁为政,惩贪除暴

南京一守臣,官高位尊,利用职务之便,盗取仓库钱粮,非法谋取私利,倚强凌弱,欺压百姓,胡作非为,横行京里。李柰“纠举不避权要”,不畏强权,面对其威逼利诱,刚正不阿,率都察院监察御史同仁一道严厉控诉其罪行,拿下了该守臣。百姓为李柰的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廉洁品行叫好。

尤憎贪暴。南京都察院王御史,在处理案子时收受了当事人的贿赂。《大明律》明确规定:对负有监察之责的都察院、监察道、在外按察的御史之官,贪赃枉法的,要加重处罚。王御史急忙托人带上从旁规劝:“你俩都是御史,系同僚关系,还不如稍加宽容、宽容!”李柰怒斥道:“御史是为朝廷执法之人,不可荒废朝廷之法,何况是同僚呢?”李柰不徇私情,依法对王御史进行了严惩。

工部王员外,违规乱纪,大肆收受贿赂。但每次事发之后,总能通过贿赂当事官员,逃脱处罚。他这次又故伎重演,但送钱送礼这个办法在清官李柰这里不灵了。李柰不为钱财所惑,无私无畏,公正严明,王员外最终被绳之以法,受到惩处。

刑部郎中徐祚是个以权谋私、专横跋扈之人。有一母子二人,按法不应当被处死,徐祚却用手杖将该母子俩残忍地打死了。徐祚与李柰有旧交,便找到李柰,想得到从轻处罚。面对旧交,李柰铁面无私,按法给以酷刑。之后,李柰便有了 “铁板御史”的外号。

二、廉洁用权,救民于水火

苏州有一个凶恶富豪,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以欺负百姓为乐,百姓有冤无处伸。一次,他吃酒后拿起棍子,就朝走路的行人砸去,竟把人家的头骨打碎了,那人当场死亡。事情闹到都察院,李柰将富豪逮捕归案,富豪却以头骨完好为由,拒不承认是他打死的。但证人证物确凿。李柰便厉声喝道:“你把人家头骨打碎了,使人致死,然后偷换成别人的骨头,竟敢抵赖,你想欺骗谁呢?”富豪一看是清官李柰审理自己的案子,对李柰秉公无私、执法严格、为民伸冤、断案如神,人称“铁板御史”,知道抵赖不成,刚一用刑,心里崩溃,便认罪伏法。原来,富豪通过贿赂守尸官,偷偷地换上了别人的骨头。遇到昏官,即可瞒天过海,逃脱惩罚。没想到自己倒霉,落到清官李柰手里。证据确凿,李柰对富豪依法进行了处置,为民除一祸害。百姓闻讯后,拍手称快,从此也有了主心骨,凡是有冤不能伸的,都去找李柰。

晋人邢小四的老家有个与他同姓富人。富人通过贿赂乡里管理户籍的小吏,将邢小四的户籍转移到了伍小四身上,拘捕了邢小四。按户籍没有一点错误。邢小四多次上诉到藩司、臬司、台省等,一直申冤不成,最终官司打到李柰那里。李柰费尽周折,查找到了原始籍册,才使事实真相大白。邢小四的冤屈终于得到伸直。

囚妇王季奴随丈夫去北京罚役。季奴丈夫半路逃跑,季奴自己带着孩子回到家里。巡司拘捕了季奴,严酷审讯,污蔑季奴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按法要杀人偿命。送到南京法司审察,将执行死刑,恰巧李柰监刑。遇到死刑案子,李柰尤其慎重,仔细审查卷宗,竟然没有季奴丈夫的尸体所在。再仔细观察季奴,季奴脸色极度悲戚。便问:“是你害死了你丈夫,该不冤你吧!”季奴悲痛欲绝。“冤!怎不冤呢?”“为啥不辩呢?”“谁还肯敢再辩呢,怎么也是一死了。若要求反,一定又是一顿极刑拷打,还不知又死了几次呢!”李柰怀疑其案情,不忍心行刑。同事劝他:“法司已成定案,还用怀疑,赶紧执行吧!”李柰说:“人一旦被处死,就不可复生,怎能局于成案,而轻易杀人呢?”最终找到了季奴丈夫处所,季奴得不死。

时,荊南张都宪纯,掌管院事,凡是他道积压的案件,久不判决者,一定把案宗交给李柰。官吏抱着卷宗到,凡是有李柰署字,连看都不看。“李御史清正廉洁、无私之官,所审案件,一定没冤错!”对李柰的评价信任竟是如此。

三、廉洁戍边,尽心国事

胡人不断地袭扰西北边民,肆无忌惮的枪杀掠夺,祸害百姓。稳定西北边防,成为朝廷亟需解决的大事要事。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正统丁卯,李柰既被荐补为陕西布政司参议,负责督理河西边储。西北人少地广,干旱少雨,风沙肆虐,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接到圣旨,李柰稍加准备,就即刻动身上路。

时,都督王敬统帅西北边备。黄河以西,边陲凉州最为薄弱。李柰治边克勤克俭,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信赖之。经过整治,凉州边备逐步增强,兵号最精,李柰深得都督王敬的礼重。

正待换防之时,胡人忽然来犯。因敌来袭,前来接防的人逗留河东,不敢冒进。战报频传,愈报愈急。左右人焦急万分,不停地劝促李柰,赶紧驾车过河,躲避危险。李柰斥之说:“柰背负国恩,委以军事重任于一方,而今边境有警,应以死报国,怎能怕死逃离呢?”李柰知道,由于边备经费紧张,自己的俸禄薪水几乎补贴殆尽,缮工事,练兵马,防备力量才不断增强。自己一旦离开,多年苦心经营的边防阵地,就会毁于一旦。柰在,阵地就在,怎能怕死,离开阵地呢。直到接防赶到,才放心归去。

随着边防力量的增强,边民日常生活逐渐安稳下来。太平安定的日子持续久了,边防也就渐渐放松警惕,武备竟大都颓废。胡人又不断骚扰。朝廷欲委官派任。各路官员心知肚明,戍守边关,责任重大;胡人善于骑射,千里奔袭,一日可到,来去无踪,凶狠强悍,很难对付,都纷纷设法躲避。

李柰不是不知道责任与风险,边境形势紧急,便毅然的自请前往。“主忧臣辱,今国家多难,正是臣子尽节之时,怎可躲避辛劳呢?”一个能担当大任、又具文韬武略的清正廉洁之官,戍边多年,委任一方,备受士卒爱戴的李柰接到重任后,即自行往来秦岭、陇山、延庆1000余里之间,枕戈寝甲,风餐露宿,遍查仓廪,筑修工事,缮甲厉兵,一卒一矢必亲自检阅。从此,士马精强,兵威大振,边关安宁。

偏头关戍卒缺乏粮食,李柰奉旨督运。偏头关,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荆棘丛生,道路险阻,路途遥远,蛮寇出没。在督运途中,李柰不动用运送食粮的一粒米,与士卒同吃同生活,时刻保持警惕,叮嘱士卒加强戒备,稍有不慎,将会粮草全无。他们昼伏夜行,减少行进暴露目标,将粮草安全运至偏头关。自此,偏头关粮草充足,军心稳固。

边臣认为:鄜州路城池险固,易守难攻,但白豹之冲,却无关可守,非常担心胡人骑卒突然侵入。愈议兵设防。朝廷同意,官员又开始规避。李柰又主动请求前往。李柰行廉政之法,研究强兵之道,整治甲兵,训练士马,筑修城墙,深挖城壕,昼夜防守,一方得以平安。

在陕西布政司督理边备期间,曾经出使藩邸以外的地方,立下赫赫战功,成化皇帝对李柰等人进行了极其丰厚的赏赐,李柰却婉言谢绝,一无所受。

参政孙毓田钦佩李柰廉洁清正之品行,开玩笑说:“君为御史,人号‘铁板’;今是参议,又号‘李佛’,为什么前刚而后柔呢?”李柰说:“御史尚弹压,参议贵抚循,官职不同,政也有异,不同情况,怎可一律实施呢?”事有便于民,益于国者,没有不尽心的,这是对李柰一生的真实写照。

四、廉洁奉公,恤民饥苦

庆阳饥苦,李柰督理。灾民衣食无着,饿殍遍野,有司不敢开仓发粮赈灾。李柰责之说:“民以食为天,七日不食则死矣?难道我们做父母官的,就忍心眼看着民众饿死吗?”当即下令开启粮仓。有到年底也缴不出粮食的,有司便把他们抓起来,进行追逼。“因穷困拖欠不能上缴,怎么还要给他们刑罚呢?”李柰赶忙把他们身上的枷锁一一解下,慢慢跟他们讲明道理。同去的官员,都暗笑说:“都是顽民,督促他们尚且不缴,反倒宽恕,他们再缴才怪呢?”灾民感激不尽,相语说:“他才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千万别让他受到讥讽啊!”于是,都争抢着借贷上交,竟然没有不缴的。

在此期间,李柰一再告诫有司,生活务必从简,不许铺张浪费。有司却为了照顾参议李柰的身体,特嘱咐厨师在饮食问题上予以特殊照顾。李柰见状,赶忙制止:“百姓是咱们的衣食父母。老百姓正等待救济,我们怎能这样铺张浪费呢?”当即责令把饭菜,拿到大街上,分给了灾民。故西人有“李佛儿”之号。

五、廉洁持家,清白做人 

李柰一生做高官,享厚禄,满六十辞官回家,其所有积蓄,竟然没有回老家的路途盘缠,仅有书籍数千卷而已。在辞官归里的路上,还不忘施舍路边上的穷人,没过几天,就将原本不多、还是几位僚友给凑的路费施舍净尽;没有办法,开始变卖随身物品;最后只能露宿街头,靠一手好字换钱,才勉强回到老家山东临沂蒙阴。

老家安顿好后,宗戚故旧、邻里乡亲,家里穷困的,不断有来求助的,但不管是谁,只要来到李柰的家门,没有不尽力帮助的。李柰一生最害怕最担心的事,就是怕满足不了来人的要求。乡人严刚拖欠巨额税款,李柰用尽所有,替闫刚全部还上了事。

自己生活也极其节俭。吃的饭食,常常食不感味。在修缮房屋时,家里人务求坚久。因为家里穷,李柰就要求能遮风挡雨就足够了,不用做千年打算,所以在李家保德村李柰老家没有一点古建筑遗存。李柰母亲过世的早,不仅要帮助父亲抚育幼弟,弟弟辞世后,还将弟弟家两个年幼的孩子抚养,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尽家力,给他们完成婚姻大事,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因为没钱治病,其弟还偷着变卖了自己的田产,李柰后来又想法子赎回来,毫无怨意。李柰倾尽所有,在老家东山西麓宽敞处,组织盖起学房,创办东山书院,穷苦人家子弟也能读书,其遗址至今犹存。

用不义不法,求取之物,一介不取。邻村有个巨豪,年轻时,用非义的手段得以暴富。晚年喜欢厚待贤士,向来仰慕李柰的贤良品行,以丰厚的礼物邀请李柰去他的门下。李柰推辞不往。有人劝他“高薪聘请你,你还不去,何苦呢?” 也有人认为是他心胸狭窄。李柰却爽快地说:“吾闻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何况是不义之物,而能收受吗?” 

别人如有过错,李柰替人掩饰。如稍微有点进步,就非常高兴地夸赞。尤其喜欢荐引后进。凉州向来缺乏科举,李柰督储凉州时,空闲时间,最爱辅导当地学生,少有时间,就给他们解析经义,第二年就有不少人考取举人。

邑大夫政有所不通,专程来蒙咨询访问,李柰一定热情接待。藩臬重臣以及四方贤达,路过蒙阴城邑的,没有不到李家保德村李柰老家,请求拜见的。

时人廉宪邓公启曰:世之居高位、享厚禄,而能以国事如家事,若李公者几何人哉?薛文清曰:若李时珍,可谓今人身,古人心者也。黄忠宣曰:士如李时珍,当于古人中求之,今人不多见也。大司徒杨公曰:名实相符,无愧古人。倪忠襄曰:公不作严威警俗史,惟敦善行式前贤。

明朝著名史学家焦竑选编的《国朝献征录》,详细记载了李柰恪尽职守、修身洁行、清贫廉洁的一生。成化元年纂修《英庙实录》,山东名宦独取李柰一人。

六、廉洁品行,影响深远

李柰一生廉洁奉公,清白继家,敢做“清官”“廉官”,光明磊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其“廉圣”精神至今熠熠发光。1999年出版的《蒙阴县清志汇编》称颂李柰家族:史称“铁板李御史”的李柰博学善书能诗,风采凝重,卓有政声。李氏三代进士,清廉为政,“好将清白继家传”。

世代李柰家族高官,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之风。

李炯然,李柰长子,字汉章,生于明永乐十九年,正统丁卯举人,天顺元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后升郎中。1478年春,李炯然以朝廷大员的身份,奉命安徽凤阳赈灾。时,民不聊生,饿殍载道,李炯然与同僚奔波于灾区,遍查灾所,查验人口,发放仓粟。仓库不足,就向临邑去借;再不足,就劝富户行善。赋税全免,无衣的给衣,有病的帮助治病,房屋倒塌的给以修葺,救民于水火,灾民生活逐渐安顿下来。李炯然却克尽厥职,忧劳成疾,不幸遽然辞世。

同去官员,查看李炯然的宦囊,惟有书籍数卷,中药几剂,卧茵下藏诗一首,成千古传唱:“强颜人世已多年,一事无成馆遽捐。仕路哪知终粉署,宦囊谁信只青毡。死生有命吾何恨,俯仰无惭世漫怜。寄语故园诸子弟,好将青白继家传!”该诗集中体现了一位一生廉洁奉公的清官,临终前对家人后代“清白继家”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凤阳人思慕李公恩德,立李公祠致祭,至今不废。

李梦龙(1448--1519),李柰孙,弘治六年进士,初授南直隶宣城县知县,后升北直隶定州知州,官至甘肃兵备道按察司副使。时值内饥外寇,调度有方,兵民赖之。  

李柰后代梦麒、梦麟、梦熊、梦鹏、李樟等,皆为继世良贤,德资茂亮,清官廉官,青史留名。

沂蒙红嫂、模范烈属、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蒙阴县李家保德村人,系李柰后人,生前连续七届被选为蒙阴县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军区授予她“山东红嫂”、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蒙阴县政府授予她“模范烈属”称号。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雕塑群内,生动的再现了因丈夫在莱芜战役前线打仗,其嫂怀抱公鸡与李凤兰拜堂成婚的感人情境。

作为沂蒙优秀历史人物之一,蒙阴县委县政府为弘扬铁板御史李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之精神。在蒙阴汶河公园内廉洁文化广场,详细介绍了李柰一生廉洁事迹,供游人学习;蒙阴县历史文化展馆,详细介绍了李柰家族“一门三进士、父子九登科”的光辉历史;岱崮地貌博物馆内悬挂有铁板御史——李柰画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沂蒙山云蒙景区内,设有李柰读书台、柰憩厅等人文景点;蒙阴县李家保德村东山书院内至今悬挂着李柰画像以祭之,对李柰景仰之情便是如此。

“廉圣”李柰是沂蒙优秀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一面光辉旗帜,是宝贵的沂蒙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沂蒙廉政文化教育的教材典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深入挖掘、积极弘扬清官铁板御史李柰“廉圣”形象,对推进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巍巍蒙山,群峰毓秀,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廉圣”李柰等,是其中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表,他们和无数沂蒙劳动人民一起创造了光照千秋的历史文明,深入挖掘沂蒙历史文化遗产、吸收历史文化名人的智慧,必将激励全体沂蒙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再创新伟业。

参考书目:

1、《蒙阴县清志汇编》  中华书局  1999年8月

2、《蒙阴县志》        齐鲁书社  1992年11月

3、《蒙阴通典》        中国文化出版社

4、《国朝献征录》      明代史学家焦竑

5、《李氏家族族谱》    宣统元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9362.html
上一篇金珍彪在朝鲜战场歼敌165人,被授予战斗英雄,为何后来被判死刑
下一篇在秦代,做一个普通人是什么体验?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