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朱棣的私家侦探胡濙,替朱棣寻找建文帝14年,辅佐了六代君王?

朱棣的私家侦探胡濙,替朱棣寻找建文帝14年,辅佐了六代君王?

在明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大臣,一生忠于明朝,辅佐了六代君王,曾替明成祖朱棣追寻建文帝下落十四年,又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三十二年,直死前还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报答国恩。

就是这样的一位忠臣,知道他的人却少之又少,而他就是明初时期的胡濙。

胡濙,字源洁,出生于洪武八年(1375年),武进人,根据《明史》中记载,在他出生时头发是白色的,直到满月后才变成黑色。

在建文二年(1400年),二十五岁的胡濙以二甲的成绩考中了进士,被授为兵科给事中,在这一年考中进士的还有将来的内阁首辅杨溥。

在两年, 燕王朱棣率军攻入了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踪,在朱棣登基后,胡濙被升任为户科都给事中。

如果胡濙留在朝堂,那他将来或许也能像杨溥一样,成为内阁大臣,但建文帝的失踪让朱棣寝食难安。

因为朱棣在攻入南京城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皇宫,而是在大营中等候,他在等什么呢?他是在等建文帝主动投降禅让,或者自杀,因为朱棣不愿背负杀侄夺位的罪名。

正如他所想,在不久后皇宫之中就传出了建文帝自焚的消息,可当朱棣赶过去一看,只剩下了一堆烧得漆黑的残躯,根本无法辨别这是不是建文帝,因此这让朱棣每天都难以入睡。

所以在永乐三年,朱棣在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同时还让他从海上追寻建文帝的踪迹,暗地里他又派遣了胡濙去民间打探消息。

而朱棣为什么会派胡濙去呢?那是因为胡濙的性格,以及办起事来一丝不苟的风格,在《明史》中对胡濙的性格有着一段记载:“濙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以身下人。”

由此可见,胡濙是一个性格宽厚的人,并且从来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情绪,而且还能放下身段干一些别人不愿意干的事,因此可以说是做事十分细致。

胡濙作为朱棣身边的近臣,他的这些特点都被朱棣看在眼里,而且追寻建文帝又只能在暗中进行,因此胡濙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他这一走就走了十四年,一身的才华根本无处施展,仅仅只是在替皇帝解决自己的私事,不过胡濙并没有因此有所怨言。

在追寻建文帝踪迹的同时,胡濙暗中访查民情,并且汇报给朱棣,之后胡濙又奉朱棣的密令,去拜访了仙人张邋遢也就是传说中的张三丰,可惜二人却遇而不识。

在他的母亲去世时,胡濙曾请求回家守孝,但却被朱棣拒绝了,只是升他为礼部左侍郎作为回报。对于这一点实际上我是无法理解的,生为人子孝为先,朱棣仅仅因为自己的私事拒绝了胡濙回家守孝的请求,有些不太人道。

直到永乐十七年(1419年),胡濙回到了北京,急匆匆的就赶往皇宫向朱棣汇报,此时已是夜半三更,朱棣早已就寝了,按理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少会有人挑这个时间去触霉头。

而胡濙的行为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找到建文帝的下落了。

在《名史·胡濙传》中记载,“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由此可见,胡濙确实是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而且他与朱棣交谈到了凌晨四更才从房内走了出来。在胡濙没回来之前,有传闻说建文帝从海上逃走了,因此朱棣派遣宦官与郑和六下西洋,直到与胡濙交谈后,朱棣才消除了疑虑。

胡濙虽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朱棣好像也习惯了把他当成私人侦探。此时太子朱高炽正在南京建国,而汉王朱高煦则散布谣言诋毁太子,因此朱棣又派胡濙到南京任职,替他调查太子是否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举动。

然而太子朱高炽生性宽厚,身体虽然衰弱但每天都勤于政务,胡濙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用密报向朱棣汇报,表示太子勤于政务,矜矜业业,丝毫没有谋逆之心,这让朱棣十分开心。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次调查,让原本打算重用胡濙的朱高炽改变了主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后曾召胡濙到北京任职,并且将他升为了行在礼部侍郎。升职后的胡濙也开始一展身手,他提出了十个理由来劝谏朱高炽返回南京,因为在北京建都有许多不便,而且还会增加南北转运的运费。

朱高炽听后欣然答应了,不过之后朱高炽听闻胡濙曾用密报向朱棣汇报过,这让朱高炽产生了疑心,最终将他留在了南京,任命的官职也改为了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

不过明仁宗是个短命皇帝,由于身体缘故仅仅只在位一年就驾崩了,随之登基的便是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胡濙也就此迎来了他仕途上的第二春。

在朱瞻基登基后,胡濙再次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毕竟他的才华还是有的,并且在次年进京朝见时,被朱瞻基留在了北京,升任为礼部尚书。

与此同时,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胡濙与杨荣等人一同跟随朱瞻基亲征,平定了叛乱,因此胡濙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朱瞻基将长安右门的第一座府邸赐给了他,还给他配备了两个门童,之后在胡濙生日当天,朱瞻基甚至亲临他的府邸为其庆祝。

由此可见,朱瞻基对于胡濙十分器重,并且还将户部交给他兼管,这也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最终在宣德九年(1435年),明宣宗也病重了,在临死前他将太子朱祁镇托付给了张辅、胡濙以及“三杨”,他们五人成为了明宣宗的托孤重臣。

而明英宗朱祁镇此时不过才九岁,所以朝政都由五位托孤重臣和张太后处理,此时权宦王振也有张太后以及“三杨”压制着,所以他不敢造次。

不过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三杨”和张太后相继去世,五位托孤重臣只剩下了胡濙和英国公张辅。

他们二人根本无力压制王振,最终明英宗在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了,张辅也只好一同随行,最终死在了战场上,明英宗也被瓦剌擒获。

此时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大臣们纷纷提议迁都南京,但是于谦却极力反对,最终在胡濙以及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的支持下,代为监国的朱祁钰采纳了于谦防守的建议。

最终在兵部尚书于谦,守将石亨,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礼部尚书胡濙等人的协助下成功保住了北京,朱祁钰也得以继位,而胡濙也得到了重用,被授为太子太傅。

可是在朱祁钰登基不到一年,明英宗就被瓦剌放了回来,因为明朝有了新皇帝,他们无法再通过明英宗捞到好处了。

但朱祁钰怎么可能愿意,他刚刚登基一年,还将太子朱见深废除了,改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正准备让自己这一脉延续皇权。

因此,明英宗在回朝后又被幽禁了七年,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太子朱见济也夭折了,胡濙以及于谦等人在商议后决定,一同上奏请求复立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可是武清侯石亨为了自己的利益,拉拢了都督张軏,太常卿许彬等人密谋拥立太上皇明英宗,之后石亨等人率兵一千人发动了宫变,将幽禁了七年的明英宗救了出来,并且协助明英宗复位登基,这场宫变被称为“夺门之变”。

此时已经八十二岁的胡濙也患上了重病,在明英宗复辟后,胡濙拖着病重的身体入宫朝见,并且提出了辞官的请求。

明英宗听后欣然答应了,还赐给了他不少赏赐,并且让胡濙的儿子在锦衣卫任职。

最终在天顺七年(1463年),胡濙的病情日益加重,在他弥留之际还曾嘱咐自己的几个儿子,说:“你们要谋求报答国恩,不要败坏我家的名声。”说完胡濙就离世了,终年八十九岁,而他担任三十二年的礼部尚书而不倒,也算是一个奇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553.html
上一篇这名日军指挥官为何会遭到部下集体投诉?行军作战时“拖家带口”
下一篇朱瞻墡历经七朝六帝,为什么不选择自己称帝呢?

为您推荐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而不是朱高煦

从父亲角度看:为了让朱家子孙活下来,不再自相残杀,朱棣选择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煦以李世民自居,一旦称帝,老朱家血流成河,朱棣可不想看到。一、朱棣皇位“来路不正”,需要树立榜样,明确继承原则1399年,朱元璋尸骨未寒,朱棣在北平以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并夺取了明朝江山,是藩王武力夺权的典范。朱棣叫板建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