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汉城垣 千年孤障

大汉城垣 千年孤障

汉长城,又称外长城。是我国古代各族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历时丰碑。它不仅在古代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在历史上对于发展我国北部、西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防线最长的长城,是阻隔匈奴最强有力的军事防御工事,也是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基础设施。

与其说它是长城,倒不如说它是一道防御阻碍敌军前进的一道高大墙体,据专家推断来看,它的墙体至少高五到七米左右,现在残存最高处有近三米高。为了让它更好的保存,专家对它进行了PS喷涂,这个PS,是一种化学制剂,把这个液体状的东西注射在墙体内部液体慢慢渗透下去之后,我们看到的土层就成了岩石状的坚硬。

早期长城开始修建时期,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当时诸侯国如楚、秦、燕、齐、韩、赵、魏等国彼此之间为了防御,在自己的领土上修筑长城,公元前4世纪前后,我国北部地区的燕、赵、秦等国常遭到北部游牧民族东湖匈奴的掠扰,于是在他们的北方修筑了防御东湖匈奴南掠的长城,这三国的长城便成了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基础。长城这个名称,各个朝代的叫法各有不同,秦代叫长城,汉代叫塞/塞垣,明代则称边墙,但总的含义都是长城的意思。汉长城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防御侵略,保护国家领土的完全完整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第二是开发屯田,保护屯田和边远地区的生产开发;第三是保护通信的畅通和商旅使者的安全。

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原因,河西汉塞西段的保存状况是最完整的,特别是在一般认为是汉代玉门关的小方盘附近。远远望去,汉塞犹如一条无尽头的苍龙,横卧于沙漠瀚海的天地之间。残留的高度仍有3.75米,基宽3米,顶宽1.5米。因当地多砂砾、碎石,缺乏用于夯筑的黄土,古人也就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建筑方式。先以红柳、芦苇编成框架,中间实以砾石,层层叠压而成。为确保其稳固,又用芦苇作垫和土铺在每层之间。盐分较高的地下水,使砾石凝结,坚实无比。虽经千百年的风雨浸蚀,仍屹立于戈壁风沙之中,蔚为壮观。实为中国军事及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沙漠之中,长城超越时空,记载着无限的浪漫,中国有句古话:‘有千年的土墙,无千年的砖墙’,这里的汉代长城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历经风雨,依然伫立在沙漠之中,风光无限,现如今很少能看到两千年以上的建筑物,在敦煌的沙漠之中,看到保存比较如此完整的汉代长城,无不让位感叹古人的智慧。敦煌汉长城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在遥远的古代,长城在抗击匈奴进犯、军事防御边陲屯田,保障中西交通,保护丝绸之路和商者往来发展同欧亚各种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及发展西域诸国的农牧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不朽的功绩,成为世世代代人民进行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5228.html
上一篇刘后滨|分化与重组: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单元
下一篇益州之战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严颜在历史上失去了踪迹?

为您推荐

走进汉代人家的“豪华居室”

走进汉代人家的“豪华居室”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汉代,当时的人们家里,是如何布置的。这是按照出土文物1:1比例复原的汉代人豪华居室的场景,咋一看,给人一种瞬间穿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