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突然暴毙?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何突然暴毙?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作为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的历史人物,刘伯温的一生,无疑是极为传奇的。而在民间故事当中,有关刘伯温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视作历史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了。

然而,这个明朝开国年间最有名的智者,辅佐朱元璋成功建立大明的人,算尽天机,但最后却不能让自己善终,落得一个暴毙的下场。

在正史上,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派人毒杀的。不过,在胡惟庸背后,我们却隐约可以见到皇帝朱元璋的影子。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伯温其实正是被自己一生辅佐的朱元璋,派人毒杀的。

那么,刘伯温这个出了名的智者,到底做错了什么,才落得一个暴毙的下场呢?

1.智慧绝伦,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

在真正的历史上,刘伯温其实并没有民间故事讲的那么离谱。不过,他的一生,同样可以说是传奇。

刘伯温早年曾是元朝进士,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被朱元璋听说后派人聘请,从此正式开始仕途。

彼时,朱元璋虽然已是一方雄主,但处境却颇为艰难。地盘很小,且腹背受敌。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北面是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再北面则是蒙元。

刘伯温加入后,替朱元璋出谋划策,帮朱元璋逐渐脱离的'小明王'韩林儿麾下,自立一方。而后在和陈友谅的对决当中,刘伯温坚决主战,帮助朱元璋打赢了陈友谅。而后帮助朱元璋制定灭元方略,帮助朱元璋一步一步建立了明朝。

对于刘伯温的贡献,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常将刘伯温和谋圣张良相提并论。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正式称帝,明朝正式建立,刘伯温被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二年

2.作为浙东党的领袖,深陷党争

从加入朱元璋的势力,一直到辅佐朱元璋称帝,这个过程当中,刘伯温算是做的非常好,也对得起后人给予他的评价。

但是,明朝建立之后,刘伯温却开始逐渐出昏招了。

朱元璋曾经将刘伯温比作张良,将自己比作刘邦。而在历史上,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便直接选择退隐。而刘伯温,则是选择继续在朝中任职。

正是这个决定,让他和张良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在明朝开国年间,朱元璋麾下的文臣武将,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一派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所谓 淮西派,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这一派基本上全都是出身淮西,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那群人,都是朱元璋的老乡。这一派真正的大哥,其实就是朱元璋本人。不过,朱元璋既然当了皇帝,那自然就只能让李善长代做大哥了。

而浙东派,则是朱元璋逐渐站稳脚跟后,凭借科举制逐渐考上来的那些文官。这些人和淮西派的很多大老粗不同,都很有文化,而且基本上都是朱元璋逐渐发达以后,才加入进来的,以刘伯温为首。因为很多人都出身浙东,所以才被称作浙东派。

浙东派和淮西派的斗争,自从明朝立国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内部,党派之间的争斗,是一定存在的。这个争斗,有时候也许是皇帝和文官集团,有时候也许是宦官和外戚。而在明朝建立之前,大家聚在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打败北元,消灭那些竞争对手。

但是等到徐达打下了元大都,正式 把北元朝廷赶出了中原以后,外部压力渐消,内部斗争便开始加剧了。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刘伯温开始深陷党争之中。党争这东西,一旦陷进去,再想出来,那就不是单纯的智慧能够解决的了。

客观来说,淮西派和浙东派的出现,背后其实是有着朱元璋在操纵。毕竟朝廷内党争是不可避免的,有两座大山头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总好过明末那种一盘散沙。这个道理,老朱肯定是知道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刘伯温最开始成为浙东党领袖的时候,或许只是为了更好的做事。毕竟手底下有几个嫡系,政令传达也更容易一些。但是时间长了,既然是两个党派,想要不出现矛盾,那是不可能的。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李斌事件。

李斌是李善长的亲信,犯了事后被刘伯温抓到。当时恰好朱元璋不在,朝中以李善长和刘伯温为首。李善长便去求刘伯温,希望放李斌一马。但是刘伯温实在过于刚正不阿,觉得既然已经抓住了问题,就必须要解决,所以最后还是处死了李斌。

矛盾就在这时开始逐渐出现了。

李斌事件后,李善长很快就报复了回来。发动淮西派的力量,打算将刘伯温赶回老家。当时恰好朱元璋打算把国都定在老家凤阳,刘伯温坚决反对。因为这件事,朱元璋当时脑袋一热,也就同意了。

但是很快,等朱元璋清醒过来以后,就又把刘伯温叫回来了。

如果这个时候,刘伯温彻底辞官不做,直接隐居的话,可能还有可能最后活下去。

但他最终,还是放不下心里的抱负,选择再次入朝为官。

3.居功自傲,屡出昏招

可以说,在刘伯温第一次回朝做官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很信任他的。至少,他还算是朱元璋麾下的第一谋士。

但很快,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因为刘伯温实在嘴欠,终于惹下大祸。

某天,朱元璋单独找刘伯温问话,忽然问起如果换掉李善长的话,谁可以做丞相。先问一个杨宪(刘伯温的人),刘伯温说不行。又问一个汪广洋(老朱怀疑他是刘伯温的人),刘伯温说他浅薄。再问一个胡惟庸,刘伯温说此人一旦掌权容易不服管束。

刘伯温向朱元璋谏言

话说到这里,老朱终于亮出了杀招,问刘伯温自己可不可以做丞相。

刘伯温这次的回答,再无任何智慧,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缺心眼。

「我这个人当然可以,但是我嫉恶如仇,陛下还是慢慢挑选吧!」

刘伯温当时或许只是就事论事,但在老朱心里,恐怕想得就多了。要知道,当时老朱的意思,是想直接废除丞相制度,而刘伯温的这番话会让人觉得他居功自傲。

至此,刘伯温彻底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伯温,让刘伯温告老还乡。不久之后,浙东派的骨干杨宪,也被刚刚当上丞相的胡惟庸杀掉,浙东派彻底失败。

事已至此,胡惟庸仍然没有罢休,诬告刘伯温选的墓地有龙气。这个说法,对现代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但在古代,绝对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了。老朱虽然没有因此杀掉刘伯温,但是也罚光了他的俸禄。

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温的选择,是离开老家,重回京城。打算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活,了却残生。

但是,老朱依然没有选择放过他。

洪武八年正月,刘伯温生病,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伯温。胡惟庸身边的医生,给刘伯温开了药。吃了药之后,刘伯温的病非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几天后便死了。

一代神算,死的不明不白。

直到后来,胡惟庸被老朱诛杀的时候,这个郎中才承认,当时是胡惟庸命他给刘伯温下的药。但从重重蛛丝马迹来看,当时在胡惟庸背后引导的,正是朱元璋本人。

本来两人就不对付,要不是主动示意弄死刘伯温,为什么要派胡惟庸去?胡惟庸又怎么敢动手?

堂堂一代智者,朱元璋麾下的第一谋臣,最终却是落得个被毒杀的下场。这只能怪刘伯温不懂审时度势,没有及时功成身退。

而在 刘伯温死后,长子刘链,被胡惟庸迫害致死;次子刘璟,在后来的靖难之役当中,因为坚决支持建文帝,最终死在监狱里。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智者,最后竟是落得这个下场,实在是令人叹息。

(码字不易,铁铁们别忘了点赞关注打赏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6922.html
上一篇真正厉害的人,大都具备这三种“愚笨”
下一篇李傕为何敢给汉献帝腐臭的牛骨?傀儡皇帝的33年到底有多惨?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