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在朱元璋晚年,他遭遇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一时之间,老人家热血上头,居然直接把小孙子朱允炆扶上了皇位。

客观地说,这一举动谈不上有多高明,而且还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不会甘心,尤其是排行老四的燕王。

面对这些强大的对手,皇太孙朱允炆每天忧心忡忡,几次寻求朱元璋的帮助,希望他能够稳定自己的未来。朱元璋自然也想到了一些可能,不过不像当年明月所说的朱元璋放任自流,而是留下了4张底牌。但可惜,这些底牌都被朱允炆毁了,以至于显得朱元璋毫无作为一般。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回到洪武21年,当时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全国官方可统计的数据为5990万人。

从数量上来看算不上太多,但由于朱元璋当时致力于开疆拓土,所以,他先后完善了卫所制度,使得明朝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军队数目。

到洪武25年时,朱元璋明面上拥有的军队数目已经高达125万,而洪武26年则达到了一个巅峰,拥有军队191万。

看看这恐怖的军队数字,虽然他们需要负责镇守边疆和管理地方秩序,但从洪武26年的数据来看,朱元璋完全可以随意抽调出40万精锐部队,支持各方战斗。而且,在朱元璋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后,朱元璋完全能够调动100万以上的军队,针对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恐怖打击。

根据当时的记载,在朱元璋把权力交给建文皇帝的时候,帝国依旧保有100万以上的军队,而且当时边疆无战事,他完全保持绝对优势的兵力应对任何敌人。

事实上,与他为敌的燕王朱棣,刚起兵时不过800人,后来灭掉宋忠之后,聚拢军队不过4万。即使燕王朱棣实力最巅峰之时,史书记载数目也未超过20万。

100多万打20万,我们很难想象,除了我党以外有谁能够扛得住这么大的压力。

布政使的影响力。在教科书中我们都学过,朱元璋的地方行政制度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植物叫做布政使。这个官职可以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而且还兼具了监察藩王的功能。

在绝大多数时候,王爷虽然比较高贵,尤其是阎王这样的人,在战争之时他可以掌握相当多的权利,可是所有的粮草运输以及平时的行政管理都必须要以布政使为主。

例如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中,燕王朱棣就曾经被北平布政使卡得死死的,在运输粮草时候差点引得军队哗变。

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建文皇帝和燕王朱棣对峙,其实燕王朱棣连王府都走不出,直接就被北平布政使等官员团团围困,如果不是这些人太傻,再加上建文皇帝太死板,想要杀人又害怕背上杀叔的恶人,害的几个官员一定要走进去宣旨结果被杀,历史的走向根本没有那么魔幻。

武将的冬天。在朱元璋当政时期,曾经发动过洪武四大案,这些案件有的针对文官,有的针对武将,基本上都杀的血流成河。客观地说,朱元璋的举动的确有些过激,但他的某些过激行动未必不是给后来的皇帝留下一丝操作空间。

以这些武将集团为例,之前的刺头和掌握兵权的人全都被杀了,这些人感受到了极致的冬天。假若朱元璋去世以后,建文皇帝能够善待武将集团,继续维持朱元璋期待的文武平衡政策,那么建文皇帝将会得到两大集团的辅助。

但是建文皇帝是怎么做的呢?他将全身心投入到了文官集团的怀抱中,至于曾经的武将勋贵集团,基本上就被他给抛弃了,连大名鼎鼎的徐氏家族徐辉祖,也被他当成了一个花瓶。

正因为他的偏心,使得武将期待的春天没能到来,所以他们有心无力,都拒绝战场上拼命。这就造成了燕王朱棣以一万打十几万,而且所过之处到处投降的慌乱现象。

更离谱的是,由于武将勋贵对建文皇帝不信任,所以建文帝居然只能让草包将军李景隆出战。结果更是直接导致了建文皇帝的灰飞烟灭。

若是当初能够善待武将集团,犹如唐高宗释放徐茂功一样,区区一个燕王,朱棣又怎么能挡得住百万军队和武将集团的集体针对。毕竟燕王虽然厉害,可是当初也被几个小兵和书生追着打,名将虽然是名将,但要说天下无敌还差得远,更别提遇到这帮职业打仗的军人了。

最后就是防御高手耿炳文。正如上文所说,武将集团在朱元璋时期经历过一轮严重,很多优秀的将领被消灭了。但是,耿炳文却躲过了当年的冬天,历史给的答案是,因为他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耿炳文虽然进攻打不过燕王朱棣,可是他的防守却使得燕王朱棣毫无办法。

理论上来说,只要建文皇帝不换将,那么朱棣是无法扩大战果的,最终只能因为扰乱天下太平而被人抛弃。

哪怕要换将,那也应该让耿炳文去消耗,然后怕另外的将领去偷对方家,让燕王朱棣是进又进不得,后方又不稳定,如此岂不比李景隆草包队长好上万分?

但可悲的是,耿炳文和燕王朱棣还没有来得及分出胜负,建文皇帝就因为首轮开战的失败而恼羞成怒,最终将这位老将军打发回去喝茶。然后就是著名的大明战神登场,以及建文皇帝的悲剧开始了。

所以回看曾经的历史,朱元璋绝对不像当年明月所说的一样毫无作为,事实上他可是留下了很多的后手,至少在老朱看来,就算自己的孙子是个废物,也绝不可能被儿子们推翻,因为实力差距太大了。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就是个天才,百万大军到处投降,武将勋贵人人摸鱼,开局的牵制又被浪费,能打的人也被换掉,如此败家之举,又怎么能不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28178.html
上一篇东条英机说岸信介相貌怪异,可是岸信介却比东条英机幸运
下一篇明朝的三宣六慰,基本上囊括了整个中南半岛

为您推荐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