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遇:明朝开国文臣,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力阻其不要嗜杀!

陈遇:明朝开国文臣,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力阻其不要嗜杀!

陈遇是明朝知名的开国文臣,其祖先为曹县人,后来迁徙到健康来定居,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年纪轻轻的,便显得是那么的博学多才,让自己获得了静诚先生的称号。

在元末的背景下,他起初是为日渐腐朽的元王朝效命,跑带温州去当一个教授,但不久之后,可能是不适应官场黑暗的缘故,便辞官归隐。

等到了朱元璋带着刚刚归附的巢湖水师,成功发动渡江战役的时候,在秦从龙的举荐下,引用伊、吕、诸葛为比喻,非常诚心地请求其能够出山,来协助老朱夺得天下。

陈遇同意了,当他来到之后,便同朱元璋洽谈了一番,老朱十分高兴觉得此人很有文采,便将其留为了参谋,逐渐成了亲信。

陈遇为人低调,并不贪恋高官厚禄,当朱元璋开始担任官职的时候,他推辞不肯接受;当朱元璋当上皇帝的时候,前后三次授予其翰林学士的官职,但都被他给坚决给拒绝了。于是,老朱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赐给肩舆一乘,并派遣十个卫士去保护他的出入,以此来显示朱元璋对他的宠幸。

到了洪武三年的时候,陈遇奉命到浙江廉察民情,回来后朱元璋照例给了他很多的金银玉帛,想要借此机会,将其任命为中书左丞,但陈遇还是推辞了。第二年的时候,想要将其任命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陈遇也照样推辞不肯接受;后来,西域进贡良马,陈遇援引西汉时期的典故,朱元璋想要借此机会将其任命为太常少卿,陈遇依旧推辞,改任命为礼部尚书,但他照旧推辞不肯接受。

如此三番五次地推辞,朱元璋终于妥协了,不再强迫其当官。

自从开国之后,陈遇便是朱元璋的核心幕僚之一,一直都待在老朱的身边。朱元璋曾经询问其保国安民的良策,陈遇思索片刻,给出的答案为主要有四点,第一、以恢复先王礼乐作为首要任务;第二、不嗜杀人;第三、减轻赋税;第四、任用贤良。

通过后来的历史进程,我们知道后期的朱元璋是一个十分嗜杀的皇帝,很多开国功臣都遭到无情的屠戮。但实际上,在前期的时候,他就已经展现出这种嗜杀的性格特点,只不过每当他准备重重地处罚朝臣的时候,陈遇都会力争解围,使得多半人都得到谅解,才使得老朱的前期显得没那么嗜杀。

陈遇本人最终在洪武十七年去世,朱元璋将其赐葬在钟山一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66696.html
上一篇孙中山纸质版遗言曝光:两页纸交代国事家事,不愧为一代伟人
下一篇二年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