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公元1368年,他怼了朱元璋

公元1368年,他怼了朱元璋

文/景志祥

他的名字很普通,如果不去查阅明朝浩瀚的历史书,这个名字你或者都不曾听过。

但在明朝言官御史这个高危行业里,他的名字总是绕不过去的。

他叫韩宜可。

一个普通再普通的名字,却被业内人士看做言官御史这个高危行业里的祖师爷,能得到这个称号,不是他干了多少辉煌的业绩,而是他怼了一个特别的人。

怼人谁都会,关键人家怼的是朱元璋。

无论朱元璋是皇帝还是吴王,敢怼得朱元璋没脾气的人,放眼整个大明朝只有他一个。

这项光荣的记录,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没人打破。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浙江绍兴出生的韩宜可被人推荐为山阴教谕(正式教师),这个工作很适合他,课本怎么说,他就怎么教,加上为人实在,所以他的教学成绩很喜人。

因为这个特殊的优点,他得到了一次很意外的升迁——转任楚府录事。(楚王府的一个秘书)

这个工作干了多久,做了什么, 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这个工作他没有干满一年就成功得到了升迁,从老师到监察御史,从没品到正儿八经的七品。

从编制人员混成公务人员。

这个速度不能说快,但绝对是让无数局外人带着一脸的羡慕。

应该说,人生得到了这么一次重要的升迁,干工作的时候总该低调,总该收敛点,但韩宜可却是个例外。

他的人生仿佛就是为了这个官职,这份工作而诞生的。

自从就任御史工作,他的火力点仿佛在一夜之间找到了突破口,碰上了谁,但凡是看不上眼的,但凡不合朝廷规矩,不符合朝廷法度的,只要他碰上了,对不起,我就要弹劾你。

管你是什么功臣勋贵,还是当朝宰相皇帝,一眼不合就要开骂,和一般泼妇骂街不同,韩宜可骂人十分讲究技巧,人证、物证、口供一样都不少,因此每次都能准确命中对方软肋,骂得对方既惭愧又无可奈何。

有了这份特殊的手段,朝堂之上基本上无敌手。

一次,当朝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三人正和朱元璋聊天,聊天的过程中,胡惟庸将气氛烘托得很愉快,所以三人没怎么注意保持与朱元璋的距离,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上班是领导,下班还不能让人放松一下称兄道弟啥的,因此三人谁也没在意,包括大老板朱元璋自己。

但韩宜可注意了,觉察不对的他直接冲进了朱元璋的办公室,从怀里拿出了奏章,当着朱元璋的面大骂三人险恶奸佞,恃功怙宠,专权树党,擅作威福,宣告了三人的罪证,最后一锤定音,这样的人留着是浪费粮食,恳请皇上立即斩了三人。

这速度,这魄力、这结果,直接把三人吓傻了。

好半天朱元璋才回过神来,这是打我的脸呀,大怒之余破口大骂:"快口御史,竟敢排陷大臣!"当即命锦衣卫逮捕下狱,但回过神来的朱元璋又让人将他放了。

按说这种事,傻子都知道不可一而再,再而三,更何况是一个聪明人。

然而,韩宜可却没这个意思,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找不到变通两个字。

洪武九年,他得到了一次外出的机会——出京任陕西按察司佥事,这个官听着不错,五品官(后来改成了从五品),但说到底只是一个副手,干着基本上都是某地某项事务的巡查工作,体现不出价值,搁在聪明人的身上,这官儿也就是走走过场,谁知道明天这官儿还是不是自己的。

然而,韩宜可却这么想。

苍蝇再小,那也是肉,副手再小,那也是官,是官就该对老板负责。

于是,他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干了一回巡查组的工作,当时朝廷官吏中有罪的人,处答刑以上的都遭贬谪屯守凤阳,因为朱元璋对官员的素质和觉悟着实高了一些,所以有很多的官儿根本不能达标,这些人一一被朱元璋送到了自己的老家接受继续教育。

一时之间,被继续教育的人足足有一万多人。

当时私底下不少人认为朱元璋的做法欠妥,可面对大明最强的老板,没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直到碰上了韩宜可。

巡查回来的韩宜可以最快的速度给朱元璋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刑以禁yin慝,一民轨,宜论其情之轻重,事之公私,罪之大小。今悉令谪屯,此小人之幸,君子殆矣,乞分别以协众心。”——《明史·韩宜可传》

这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只有一句话:“老板您的做法很有问题,这种事情怎么能玩一刀切呢,您呀应该有差别论处来使民心悦服啊。”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人当之无愧是勇士。

毫无疑问,这一刻韩宜可绝对是勇士。

谁都知道,这一番话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他本可以不说,但他义无反顾地说了。

幸运的是,朱元璋破天荒地赞同了他的看法。

作为敢于直言的奖励,朱元璋要将一名犯罪官员的妻女赏赐给他,但韩宜可却不领情,并用一番话怼得朱元璋无地自容:“古代开明之世,处罚罪人,都不牵连妻儿;常言道,糟糠之妻不可弃,这些罪人妻女,老板您不怜惜她们就算了,还将他们赏赐给各官吏,这是什么行为……?”

潜台词,这不是人干的事,所以我不要。

这怼人的质量,无疑是杠杠的。

朱元璋的心口宛如被人丢了一把飞刀,狠狠扎了一刀。

握着胸口的朱元璋面对这样的一番怼词,还不得说两句赞扬的话:“这是清正肱股之臣啊”

如此高标准的道德情操让朱元璋在佩服之余,又多了几分怀疑,怀疑之余,决定亲自去检验一下。

任何的东西都怕检验。

别说一个人。

于是,就有了十分精彩的一幕,某年某月某日,心血来潮的朱元璋突然杀到了韩宜可的家里,在这里朱元璋看到了终生难忘的景象:老式的房屋破旧不堪,一家人老小均穿补丁衣服,吃着粗米蔬菜,自从当了官都没添新家具。惊讶的朱元璋便笑着问:"老韩啊,你是不是知道我要来,提前把家里的钱都藏起来了?"

听了这话的韩宜直接把放钱的箱子倒空给朱元璋看,并说:你不就是想看我有没有贪财嘛!我给您看啊,我贪了没,贪了没!”

一番操作,怼得朱元璋一脸的苦笑,只能给了句:“处世为官,应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以利天为利,利民为利才是!"我本以为没人达到,没想到爱卿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爱卿没贪。

这一番实地考察后,朱元璋彻底相信了,这世上还真有不爱钱,不爱美人,爱怼人的主,从此对韩宜可十分信任,但搁一个这样怼人往死里怼的主,难免有时候让人下不了台。

有时候一句两句怼得朱元璋要杀人,愤怒之余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动用锦衣卫将韩宜送到了偏远的云南充军,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按说人生奋斗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却被人丢到了云南,一朝回到解放前。

这事儿搁在了一般人身上,免不了一阵唏嘘,但韩宜可全然没当一回事,直接脱去了官袍做起了老本行——老师。

此后的十五年里,他用最真诚的心,最好的教学水平,把自己变成了大明的高级教师,其授课水准,就连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得空都来韩宜可的学堂听课,每次都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按说,人生到了这儿,改该有所收敛了,然而,怼人却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课程,在他人生最后的岁月里,让人闻风丧胆的蓝玉案爆发了,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刻,远在云南教书的韩宜可,选择了继续怼人,他给朱元璋上了一道足够长的万言书,书中依旧怼朱元璋,认为千古明君不该诛杀太过酷烈,就这么一句话,差点让老朱飞到云南来杀人,可细细回味气消了,又亲自将韩宜可释放了。

如此这般,这对奇怪的君臣二人,竟也相处融洽,在人人谈虎色变的洪武初年,韩宜能屡次横眉冷对朱元璋成功的活下来着实是一个让人惊讶的奇迹。

公元1406年,云南省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登第学子,这位填补历史空白的年轻人立即引起了继承者朱棣的兴趣,特意将这个年轻人叫到跟前来询问他的老师是何人。

这位年轻人一脸诚恳地说:“我的老师叫韩宜可。”

就一句话给朱棣带来某种不言而喻的震撼,这位聪明绝顶的皇帝很快意识到这个叫韩宜可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是一个值得载入历史的人,为此他给早已作古的韩宜可立庙纪念,并留下了“天下第一御史”的名号,至此,朱棣亲自给日后大明言官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注解:明朝的监察御史主要职责是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这个官不大,一般为七品,但职责和权力极广,可以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

-----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3243.html
上一篇告慰红军好阿哥,拿山今已换新颜
下一篇今晚21:20《悦读·家》第四季,看闽北这个家庭书写不同时代的红色传奇

为您推荐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为何坐视努尔哈赤崛起于辽东?细说明朝经略辽东的失败原因

明朝虽然最终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灭,但崛起于辽东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和牵制同样极为致命。那么,仅凭父祖遗甲十三副、将士数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到底为什么能够崛起,进而一统女真各部,而当时的明朝到底在做什么,竟然坐视努尔哈赤于卧榻之旁崛起?01.明朝经略辽东的策略变化明末努尔哈赤的崛起其实并非偶然事件,从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多次被朱元璋称赞高风亮节的刘伯温,为何还是不能避免被害结局?

文|赵立波题记: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是朱元璋亲自给刘伯温的一首诗,希望他能过上这样的美妙生活。洪武元年,刚刚诞生只有八个月的大明帝国万事待理之际,朱元璋刚刚大封功臣不久,就收到了刘基请求“告归”的上疏。临行前,刘基书面向朱元璋郑重提出两个建议,算作临别赠言。第一件是不建议朱元璋将都城定都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朱元璋剥削东南士人,东南士人最终坑死明朝,一切源头却在张士诚

今天都知道明末党争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末党争的主角就是东南士人组成的东林等党,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士子坑死大明朝也不为过。其实在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特别痛恨东南人,尤其是江苏人,对他们采取极度压制态度。因为元末诸义军中,张士诚占据江苏,采取文治手段,颇得江苏士子、百姓的拥戴,给朱元璋的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明朝时期,西藏属不属于中国领土?

西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各种部落和政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西藏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明朝时期,西藏属于中国领土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