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商鞅入秦欲求变法,秦人不悦,看看商鞅是怎么说服秦孝公变法的

商鞅入秦欲求变法,秦人不悦,看看商鞅是怎么说服秦孝公变法的

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

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公曰:“善。”

先解读第一句,公元前359年卫鞅想要变法,秦人不高兴。不高兴就是对变法持反对意见。

秦人为什么会不高兴变法?

这里的秦人应该是指秦国朝堂上的王公贵族大臣们,而不是秦国百姓。

这些贵族不同意是因为卫鞅的变法内容伤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比如变法之一就是定二十级爵位,取代之前的贵族五等封爵制,战士和农垦人员有功者可获贵族爵位,一下子把老贵族的阶级打破了,所以他们才反对。

看到朝上众多大臣都反对,商鞅对秦孝公说:

“对于见识短浅、害怕改变、安于现状的一般人,不能和他们商量变法的过程,只能和他们分享变法成功的好处。

至德者和凡夫俗子没有共同语言,成大功者不能和这样的人商议。所以圣贤的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用墨守成规旧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用遵循旧的礼制。”

大臣甘龙(旧贵族的代表人物)开始反驳道:“不然,圣人可以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人也可以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以教化,不会太费力就能成功,这样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这样的变法会更加稳妥”

商鞅说:“一般人习惯于旧有的习俗,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秉公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讨论更先进的改革。

聪明人制定法度,愚蠢者被法度制约;贤能者变更礼制,一般人被礼制束缚。”

下面还有一个大臣说话,大臣也是反驳商鞅的,这段是《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司马光没有放到《资治通鉴》里面。

大臣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旧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旧的人才)

效仿古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的礼制就不会出差错。”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是千古名句。

秦孝公说:“讲的好。”然后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本文参考《史记》《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52287.html
上一篇楪榆“精准坐标”解西南古国之疆千古谜题 拉桩定位古夜郎
下一篇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背后:一生子,二拒家门,三一心求死!

为您推荐

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

连载丨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

非遗传承•联圣钟云舫民间故事(30)钟秀才鼓吹变法收集整理 庞国翔清光绪十六年,钟云舫所撰《足邑教案论》在四川引起强烈反响。他揭露了帝国主义荼毒我百姓的滔天罪行,提出“西人之衅,万不可开;西人之来,万不可止;西人之教,万不可灭”。他支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他还将儿子送到外国留学。
为啥有人说,商鞅是史上最大的罪人?商鞅的思想真的禁锢了百姓?

为啥有人说,商鞅是史上最大的罪人?商鞅的思想真的禁锢了百姓?

对于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商鞅,千百年来,后世一直普遍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商鞅是真正的治国奇才,正是因为他的变法思想,秦国才能崛起,并且最后统一天下。但也有人认为,商鞅的思想是最大的祸根。正是因为商鞅的这套思想,后世的那些统治者,开始执行坚定的愚民政策,导致老百姓开始逐渐被统治阶级奴役。千百年来,这种
返回顶部